问答题 试述道生顿悟说的理论根据及其内容。
【正确答案】顿悟之说由来已久,但真正创立学说的是南北朝时的道生。相传道生著有《顿悟成佛义》,已佚。在慧达的《肇论疏》中引有道生语:“夫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语照极。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理智忘释,谓之顿悟。”意谓佛理是不可分的整体,故对它的觉悟亦不能分阶段实现,必须顿悟。他还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见性即可成佛,无须按次第修习。道生“顿悟成佛”说的又一重要内容是“积学无限”和“不废渐悟”。也就是说,成佛的道路虽然遥远,但是通过长期的修习是可以达到的;只要把人生的束缚全部解脱,就会获得认识上的解悟。 道生顿悟成佛说的理论根据在其佛性论。本来,《大般涅盘经》的中心思想是提倡“泥洹不灭,佛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所以涅盘学派的中心议题是有关佛性的有无、成佛的可能性等。对《涅盘经》有“孤明先发”之功的,当推竺道生。道生通过对六卷本《大般泥洹经》的研究,首倡“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之说,震动了当时整个佛教界,对此后的中国佛学影响既深又远。道生通过对该经的研究,指出经文的矛盾,认为既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不应该把同样属于众生的一阐提排除在外,故“乃说一阐提人皆得成佛。”后来的事实,证明道生的观点是符合经文的。不久,四十卷本《大般涅盘经》传人中国,经中果然有“一阐提皆有佛性”之说,与道生所说“若合符契”。 在佛性来源问题上,道生主张的是佛性“本有说”,也就是佛性是本来就具有的、自足的。道生说:“佛性即我。”“本有佛性,即是慈念众生也。”“藏者,常乐之理,隐伏未发也。”意思是说,佛性本有,这是诸佛对众生慈念的表示;众生含藏佛性,只是隐伏未发。他又说:“众生本有佛知见分,但为垢障不现耳。”这里所说的“佛知见”,根据罗什和道生的理解,便是佛性。道生认为,“佛知见”是众生“本有”的,由于被烦恼尘垢所障而不得显现。所以,成佛也就是去除烦恼尘垢而发现本有佛性,即所谓返本称性,得大涅盘。他说:“苟能涉求,便返迷归极,归极得本。”这就为他的顿悟成佛说奠定了基础。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