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含义及条件。
(1) 帕累托最优状态也称为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适度、 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 指当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时, 该社会所处的一种理想状态。 该理论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 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 因此得名。 帕累托指出, 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 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 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 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 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 帕累托认为, 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 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 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
(2)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
①交换的最优状态: 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比率, 即MRSXYA =MRSXYB 。
②生产的最优状态: 厂商在进行生产时, 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 即MRTSLKX =MRTSLKY 。
③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 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均是完全竞争的, 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 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 产量最高, 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 即 MRTXY =MRSXYA =MRSXY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