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完成解释指令、执行指令的部件是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的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一般由五大功能部件组成,它们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运算器是用于对数据进行加工的部件;控制器用于控制计算机的各部件,并按照从存储器取出的指令,向各部件发出操作命令;另一方面它又不停地接收由各部件传来的反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决定下一步操作,如此反复直至运行结束,因此本题的答案是选项B;存储器用于存放原始数据、中间数据、程序以及最终结果的部件;输入设备用于接收用户提交给计算机的源程序、数据及各种信息,并把它们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代码,传送给存储器。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二进制信息转换为人和设备能识别的信息。
单选题
计算机软件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其中属于系统软件核心的是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服务性程序。其中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它是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调度用户作业程序和处理各种中断,从而保证计算机各部分协调有效工作的软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单选题
下列哪一个不是网络协议的要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为了能正确交换数据,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通信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和时序,这些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一个网络协议主要有以下三部分构成,即语法、语义和时序。选项c不是网络协议的要素,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单选题
通常可用传输速率描述通信线路的数据传输能力,传输速率是指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通常可用传输速率描述通信线路的数据传输能力,传输速率是指每秒钟可以传输的比特数,通常用Mb/s来表示。正确答案为选项C。
单选题
信息传输的安全应保证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不被泄露和不被攻击。下列哪些属于攻击方法? Ⅰ.复制信息 Ⅱ.剪裁信息 Ⅲ.窃听信息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信息传输过程安全性受攻击的类型的考查。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会出现4种攻击类型,信息被截获,信息被窃听,信息被篡改,信息被伪造。因此题干中的三项均属于对信息传输安全性的攻击方式,本题正确答案为D(全部)。
单选题
下列哪一些属于实施操作系统安全措施的具体方案? Ⅰ.认 Ⅱ.访问权限 Ⅲ.文件保护 Ⅳ.审计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访问控制方面的安全方案有认证、访问权限、文件保护、审计,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应当是全部选项。
单选题
以下哪一个(些)不是数据结构研究的内容? Ⅰ.数据的采集 Ⅱ.数据的逻辑组织 Ⅲ.数据的存储结构 Ⅳ.数据的传输 Ⅴ.数据的检索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数据结构概念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即数据的存储结构;在这些数据上定义的运算的集合。而数据的采集(1)和数据的传输(1V)不属于数据结构研究的内容,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单选题
CAD是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它的含义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CAD是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缩写,即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设计人员完成具体设计任务、提高设计自动化程序和质量的一门技术。目前, CA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航空、汽车、纺织、服装、建筑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与工程优化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单选题
以下哪一个不是队列的基本运算?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队列的基本运算的考查,队列是另一种特殊的线性表,限定所有的插入都在表的一端进行,所有的表的删除都在另一端进行,即先进先出。基本运算包括从队尾插入一个新元素、从队头中删除一个元素、读取队头元素的值和判断一个队列是否为空。而选项B所述操作“从队列中删除第i个元素”违反了队列中“先进先出”原则,不是队列的基本运算,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B。
单选题
设有下三角矩阵A[0..10,0..10],按行优先顺序存放其非零元素,每个非零元素占两个字节,存放的基地址为100,则元素A[5,5]的存放地址为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是对稀疏矩阵储的考查。如果按行优先顺序列出下三角矩阵中的非零元素,得到如下序列A11,A21,A22,…An1,An2…
Ann,把它顺序存储在内存中,第一行到第i行共有非零元素的个数为[i×(i-1)/2),因此非零元素Aij
(1≤j≤i≤n)的地址的公式为LOC(Aij)=LOC(A11)
+[i×(i-1)/2+(j-1)]*λ。在本题中A55=100+[(6-1)
*5/2+(6-1)]*2=140,_Z确答案为选项D(140)。
单选题
双链表的每个结点包括两个指针域。其中rlink指向结点的后继,llink指向结点的前驱。如果要在p所指结点后插入q所指的新结点,下面哪一个操作序列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向双链表中插入结点的操作。如果要在p所指结点后插入q所指的新结点,只需修改p所指结点的rlink字段和原后继的llink字段,并置q所指结点的llink和rlink值.即
q↑.llink:=p; 将q的llink指针指向p
q↑.rlink:=p↑.rlink;
将q的rlink指针指向原p的后继
p↑.rlink↑.llink:=q;
将原p的后继的llink指针指向q
p↑.rlink:=q; 将p的rlink指针指向q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单选题
对线性表进行二分法查找,其前提条件是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二分法查找是一种线性表查找方法,其基本方法是:首先要用要查找的关键码与线性表中间位置结点的关键码值进行比较,这个中间结点把线性表分为两个子表,比较相等则查找完毕,不等则根据查找结果确定下一步的查找应该在哪一个子表中进行,如此下去,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结点,或者确定表中没有这样的结点。二分查找法应用的前提是顺序存储并且是已经排好序,这是由该法的实现思想决定的。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
单选题
关于计算机病毒预防,正确的描述是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计算机所处的环境、物理因素基本无关,应该从管理规章制度入手,尽早预防、监测和清除病毒。因此应该建立备份,加写保护,不用来历不明的软盘,正确答案为选项B。
单选题
CPU状态分为目态和管态两种,从目态转换到管态的唯一途径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CPU状态分为目态和管态两种,CPU在管态下可以执行指令系统的全集;机器处于目态时,程序只能执行非特权命令。从目态转换到管态的唯一途径是中断.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
单选题
设待排序关键码序列为(25,18,9,33,67,82,53,95,12,70),要按关键码值递增的顺序进行排序,采取以第一个关键码为分界元素的快速排序法,第一趟完成后关键码95被放到了第几个位置?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快速排序法的基本方法是:在待排序序列中任取一记录,以它为基准用交换的方法将所有的记录分成两部分,关键码值比它小的一部分,关键码值比它大的另一部分,再分别对两个部分实施上述过程,一直重复到排序完成。在本题中采取以第一个关键码25为分界元素,按照快速排序的思想,第一趟完成后关键码序列变为 (18,9,12,25,33,67,82,53,95, 70),所以关键码95位置没变,还是第8。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8)。
单选题
下列关于进程间通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其中进程互斥是指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临界资源;进程同步是指进程间的一种直接协作关系。进程控制的作用就是对于进程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各种状态之间转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程控制是通过原语来实现的。P操作和v操作都是原语,可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机制。目前常用的高级通信机制有消息缓冲通信、管道通信和信箱通信。对照本题的4个选项可知,选项D.所叙述的内容是错误的,因为管道是一种进程高级通信机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单选题
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所谓多道程序设计,就是允许多个程序进入内存并运行,其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处理器资源,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C。
单选题
数据流程图(DFD) 是用于数据库设计中( )阶段的工具。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数据库设计的设计内容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计、数据库的实施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需求分析是在用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逐步明确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数据需求和围绕这些数据的业务处理需求。在需求分析中,通过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分析系统,分析的结果采用数据流程图(DFD) 进行图形化的描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
某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四个作业JOB1、JOB2、JOB3和JOB4,它们到达“输入井”的时刻和需要的运行时间如下表所示:
作业 |
进入系统时间 |
估计运行时间(分钟) |
JOB1 |
8:30 |
80 |
JOB2 |
8:50 |
20 |
JOB3 |
9:20 |
40 |
JOB4 |
9:30 |
35 |
假设9:30开始进行作业调度,按照最高响应比作业优先算法,首先被调度的作业是
单选题
下列哪一个是引入工作集模型的前提因素?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工作集是为了解决虚拟存储中的颠簸问题而引入的。对于给定的进程访页序列,从时刻(t-△)到时刻t之间所访页面的集合,称为该进程的工作集。因此引入工作集模型的前提因素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没有程序的局部性原理,工作集模型就无从谈起。
单选题
下列哪一种文件存储设备不支持文件的随机存取?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文件的存储设备分为顺序存储设备和随机存储设备。其中顺序存储的典型设备是磁带;随机存储设备包括磁盘、光盘、软盘等。因此对题目中的4个选项,只有磁带不支持文件的随机存取,正确答案为选项D。
单选题
下面列出的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哪个(些)阶段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Ⅰ.人工管理阶段 Ⅱ.文件系统阶段 Ⅲ.数据库阶段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是对数据管理技术分类的考查。数据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的技术,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是:数据不保存、数据无专门的软件进行管理、数据不共享,有大量的冗余数据和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管理阶段的特点是: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数据由文件系统管理,但数据共享性和独立性差。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库系统自描述、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数据独立性高、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从以上对数据库管理技术各阶段特点的分析可知,只有人工管理阶段没有专门的软件进行管理,而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都有专门的软件进行管理。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D。
单选题
设关系R与关系S具有相同的目(或称度),且相对应的属性的值取自同一个域,则 R-(R-S)等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传统集合运算包括并、交、差和广义笛卡尔积4种运算。对本题中的关系 R-(R-S),进行分解:(R-S)是由属于R而不属于 S的所有元组组成,R-(R-S)就是有属于R而不属于(R-S)的元组组成,部分集合就是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所有元组组成,即R∩S。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这类题通过画图可以比较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单选题
查找姓名为“王萍”的学生的“数据库”课程的成绩,至少将使用关系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若要求查找姓名为“王萍”的学生的“数据库”课程的成绩,需要从s中知道姓名与学号的对应关系,从SC中知道学生的学号、科目代号和对应的成绩,而且需要从c中知道课程的代码与课程名称的对应关系,因此至少使用关系S、SC和C,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单选题
在数据库技术中,反映现实世界中事务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是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信息是现实世界事务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具有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和可再生等自然属性;信息又是社会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资源,这也是信息的社会属性。而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务的符号记录,是指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因此本题的题干是对信息的定义,正确选项为A。
单选题
信息的价值与信息的哪些性质密切相关? Ⅰ.准确性 Ⅱ.及时性 Ⅲ.可靠性 Ⅳ.开放性 Ⅴ.完整性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与其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有关。对照本题题干中的五项可知,正确答案为选项 C(Ⅰ、Ⅱ、Ⅲ和Ⅴ)。
单选题
在关系数据中,视图(view)是三级模式结构中的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抽象模式构成。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用户模式,可以描述某个特定的用户组所使用的那一部分数据库,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内模式也称物理模式,是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法。在关系数据库中,模式对应基本表(table)、外模式对应于视图、而内模式对用于存储文件。因此视图(view)是三级模式结构中的外模式,本题的答案为D。
单选题
下列关于模式的术语中,哪一个不是指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中的外模式?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用户模式或用户视图,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单选题
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当合并两个关系时,用户程序可以不变。这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当合并两个关系时,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对于不受全局数据变化影响的那些局部而言,至多改变外模式与模式的映像;而不必改变外模式,从而不必修改基于外模式编写的应用程序,减轻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工作量。数据库的这一特性就是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正确答案为选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