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注意“投射倾向”。有些人总是从好的一面来解释别人,因为他本人就是一副菩萨心肠。而有些人则总是从恶意来判断他人的行为.即使是好事,他也会认为“别有用心”,这是因为他本人猜疑心重。这种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的现象.即“投射倾向”。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表明。人对他人的知觉包含着自己的东西,人在反映别人的时候常常也在反映着自己.而这种反映又往往是不自觉的。
(2)注意“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后所形成的直观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印象。由于它有先人为主的特点.因而往往比较深刻。如果第一印象好。就会给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般说来,先得到的信息总是影响着对于以后信息的解释方式,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这就是产生晕轮效应的“温床”了。因此,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非常重要。
(3)注意“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就是所谓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比如.提起教师便想到“文质彬彬”,说到商人,总和“唯利是图”挂起钩来等。刻板印象的形成.往往始于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归类,这是一种简单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偏差。我们要对他人产生确切、深刻的认识,就不要忘了人的丰富多样性,并不断地修正头脑中由于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假象。
(4)避免“以貌取人”。尽管生理特征是较为固定的或天生的。但不少人仍认为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这种“由表及里”的推断.含有很大的偏见成分。为此,只要我们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不满足于表象,而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我们就能有效地摆脱外貌晕轮效应的影响。
(5)避免“循环证实”。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常会得到自动的“证实”。比如,你对某人存有怀疑之心,时间一长,自然会为人所察觉,对方必然会产生离心和戒心。而对方这种情绪的流露,又反过来会使你深信自己当初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角色互动和双向反馈。这就提醒我们,当你看不惯某个人、对某个人怀有成见的时候,应当首先理智地检讨一下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受到晕轮效应影响.自觉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