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对于血腥的自杀事件和杀人事件,媒体不宜及时报道,以免引起模仿,导致更多的类似事件。有人反对这种主张,认为应该坚持包括上述事件在内的突发事件中政府(公共)信息的公开。你对此持什么样的观点?
 
【正确答案】新闻记者对事件进行及时、全面、公正、客观的报道,有助于公众了解事实真相,但是,在报道这类血腥的自杀事件和杀人事件时,记者的采访报道方式和言行极易出现伦理失范问题。在报道血腥暴力事件时,记者的报道极易对公众产生负面影响。 (1)伦理失范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新型媒介形式的不断涌现,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诸如揭露隐私、乱加评价、报道失当等伦理失范现象也是数见不鲜。新闻报道过程中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形式有暴露被报道对象的隐私导致侵权,对被报道者乱加评价,不当报道突发事件当事人及其家属的信息。 (2)对媒体报道尺度的建议 媒体在报道时不可偏废任何一种观点,坚持包突发事件中政府(公共)信息的公开,同时把握好报道的尺度,避免报道过度造成二次伤害。以下几个方面要引起重视: ①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知情权是指公民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它是公民必须享有的人权的一部分。任何权利都不是绝对的,知情权也不例外。公民享有知情权要到什么程度?尽管知情权在整个权利体系中是极为重要的,但这绝不意味着知情权的行使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一些与知情权同等重要的利益需要法律的保护,诸如国家利益,个人隐私等。一般媒体在确立报道方向时首先会考虑到公众的阅读收视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时,应根据道德标准和大多数公众的看法来决定一个新闻报道是否能符合公众兴趣,而不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理,并且在主观上应该出于善意的,而不是无中生有的。新闻报道在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的同时,必须在合理适当的范围内,给予必要的限制。 ②引发社会关注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文关怀 发生了悲剧,如果媒体视而不见,则是一种麻木和冷酷。但是过分的关注,密集的报道,一遍遍地回放案件的过程对受害者家属来说如同伤口上撒盐。又比如说那些在精神世界里找不到出口的人,在观看了大量的自杀报道后就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当情绪被仇恨和悲观腐蚀后,更加容易意志消沉,轻生念头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富士康员工跳楼不断,媒体在大量播报负面消息的同时,反而加剧了员工的焦虑情绪,我认为作为媒体也应当负有一定责任。媒体在作道德审判时,却以“11连跳”“12连跳”来为自杀者计数,没有顾及死者及家属的情感。在新闻采访中,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学会带着人文关怀去思考问题,不能以新闻的名义,干扰了他人正常的工作、生活。缺乏人文关怀的报道只会令人反感,给他人带来不快。 ③报道民生热点,积极推动相关问题解决 新闻宣传工作的职责是要加大对民生、热点问题的引导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加快解决那些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媒体应该加大对民生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引导力度,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说清楚讲明白。新闻媒体应当积极主动进行舆论引导,多做答疑解惑、平衡心态、梳理情绪、化解矛盾的宣传工作,引导受众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为妥善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提供舆论支持。 新闻工作者应当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大胆揭露剖析问题,满足受众对“知情权”的需求,但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也应该要避免因过度报道引发“蝴蝶效应”。通过及时准确的关注和报道,多角度的答疑解惑,不仅能夺取舆论导向的主动权,让真相跑在了谣言前面,更有力地提升了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安定民心。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