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假定某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6层,平面规则,在二楼楼面转换,底层框架柱共16根,二层及以上框架柱共28根。每层框架抗侧刚度分布比较均匀,首层层高为6.0m(从基础顶面算起),二层以上层高均为4.2m。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安全等级为二级。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fc=19.1N/mm2)。

单选题

假定,按托柱转换层的筒体结构进行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验算,二层柱截面均为1000mm结构进行转换层,试问,满足规范首层与二层等效剪切刚度比的最低要求,若首层柱均为长方形,其截面边长(mm),至少取以下何项数值?(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附录E.0.1计算,等效剪切刚度比γe1应满足下式要求:γe1=[G1A1/(G2A2)]G(h2/h1)≥0.5。
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故Gi=Gq,仅框架柱无剪力墙,故折算抗剪截面面积和截面面积折算系数分别为:Ai=n×CiAci;Ci=2.5(hci/hi2。则有:

解得:hc1≥1264mm。
选项中大于1264且与1264最接近的是1350,因此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验算。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附录E.0.1查得相关公式;
②写出折算抗剪截面面积公式;
③根据公式求截面边长限值。

单选题

假定,首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及首层屈服强度系数均小于0.5,根据规范要求至少需进行下列何项组合的补充分析?(     )
a.采用拆除法进行抗连续倒塌设计;b.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验算;c.多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12.1条规定,安全等级为一级且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拆除法进行抗连续倒塌设计,本题不符合条件,因此a项不需要进行。
根据第3.7.4条第1款第1项规定,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框架结构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因此b项需要进行。
首层与二层侧向刚度小于0.5,不满足第3.5.2条规定,根据第4.3.4条第3款第3项规定,不满足本规程第3.5.2~3.5.6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综上,应进行b+c的补充分析,故选择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①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
②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相关规定;
③地震作用计算方法适用情况。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高规》第3.12.1条判断a;
②根据《高规》第3.7.4条第1款第1项判断b;
③根据《高规》第3.5.2条和第4.3.4条第3款第3项判断c;
④综合判断,得出答案。

单选题

假定,除转换层外,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构造措施,四层某方柱可减小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为10500kN,剪跨比为1.8,柱全高配置复合箍,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无芯柱。试问,该柱满足轴压比限值要求的最小截面边长(mm)应为下列何项数值?(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房屋高度H=6+5×4.2=27m,属于高层的范畴。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3.1条规定,7度区框架结构,27m<50m,A级高度。
根据第3.9.3条规定,7度、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且无其他调整。
根据表6.4.2规定,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C40不高于C60,剪跨比1.8小于2,非加密区箍筋间距200mm>100mm,轴压比限值为[μN]=0.75-0.05=0.70。
则有:μN=(10500×103)/(19.1×b2)≤0.70。
解出:b≥886mm。
选项中大于886且与886最接近的是900,因此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轴压比限值的相关计算。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判断结构是否属于高层;
②根据《高规》第3.3.1条判断结构属于A级高度还是B级高度;
③根据《高规》第3.9.3条查得结构的抗震等级;
④根据《高规》表6.4.2求轴压比限值;
⑤列不等式,计算截面边长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