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舆论引导的内涵 舆论引导是指一定政党、组织、群体、个人针对特定社会舆情,依据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来设置议题,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公共利益共识、社会信念、社会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调控性、互动性和艺术性特征。 (2)新媒体环境下形成舆论新格局 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传统媒体一直是社会公共舆论的主导者,其主导的力量来自对新闻事实的选择,传播者总是以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取向作为选择新闻事实的首要依据。在某种程度上,传统媒体主导舆论是政府在主导舆论,受众无论是接受信息还是传播信息,基本上都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政府主导舆论的局面逐渐发生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媒体,而是可以选择有海量信息的新媒体。借助微博等新媒体,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对于事件的不同看法,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与他人交流,甚至把自己视作意见领袖,传播自己的观点。总体来说,现今的舆论格局已经从政府对舆论的主导演变为政府、媒体和公众三方对舆论主导权的争夺。 (3)新闻媒体在引导舆论中应做到: ①主流媒体应改变观念,适应“全媒体编辑部” 过去常用“有抢有压”“保持常态”等来形容主流媒体对待突发事件的态度。在媒介融合的形势下,这样“淡定”的态度很容易令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格局”中处于“缺席”和“失语”的地位。实际上,在全媒体编辑部的环境下,处于“全媒体”系统核心位置的党报,即便无法在第一时间刊登一些较为敏感的突发事件报道,也要考虑在子报子刊和网站、手机报等外围媒体上即时发布有关信息,以便抢占舆论引导的先机。 ②“大事诉求”与“贴近性”结合 “大事诉求”是主流媒体的特色,“大事看大报”也是读者的自觉选择,即便在媒介融合时代也不例外,“三贴近”仍是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报道策划中优先选择那些既是国脉所系,同时又是民生热点的报道,通过对重大新闻的贴近性报道,“让主流的声音更贴近”。 ③议程设置要重视思想理论话题 相对于追逐舆论热点而设置议程,“主动设置议程”对于舆论引导更具现实意义。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议程设置权下放,报道大多围绕新媒体内容,缺少思想理论话题,不利于传播“正能量”。应尽量避免炒作所谓的“网络热点”“网络红人”“网络雷语等”。 ④利用深度报道优势,提高自身的权威性 新媒体出现后,舆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新媒体传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屡禁不止的谣言问题,主流媒体应利用深度报道的优势,对一些谣言进行深度调查,还原事实原貌,不仅可以止住谣言,强化媒体权威性,也可以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⑤传统媒体应高度重视新兴媒体的作用 在融媒时代,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必须建立快速反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首先要加强主流网站建设,抢占网络“阵地”,增强政府正面引导舆论能力;其次要实行网络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再次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党委外宣部门、政府网管部门以及公安网监、文化稽查等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做到网络监管全覆盖;此外,要强化各级各类媒体的协同合作,调动所有媒体的积极性,构建立体舆论引导机制。 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积极配合,线上线下引导舆论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应发挥自身在传播时效性、空间广泛性、互动性强等方面的优势,与传统媒体积极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相互合作,分别以不同的报道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