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外部性的含义及解决对策。
(1) 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 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是指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支出成本的外部性, 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是指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 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外部性。
(2) 外部性与经济效率
外部性使得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主要原因如下:
①存在巨大的交易费用。 以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如污染问题为例, 如果污染涉及面较小, 即污染者只对少数其他人的福利造成影响, 则此时污染者和这些少数受害者可能在如何分配“重新安排生产计划” 所得到的好处问题上很难达成协议; 如果污染涉及面较大, 即污染的受害者众多, 则此时污染者和受害者以及受害者之间要达成协议就更加困难。
②很难避免“免费搭便车” 的现象。
③势力的不对称性。 即使污染者与受害者有可能达成协议, 但由于通常是一个污染者面对众多受害者, 因而污染者在改变污染水平上的行为就像一个垄断者。 在这种情况下, 由外部影响产生的垄断行为也会破坏资源的最优配置。
(3) 应对外部性的对策
外部性的存在导致经济效率不能达到最优, 常见的应对外部性的对策如下:
①课税与补贴。 对产生外部成本者课税, 对产生外部利益者补贴, 其目的在于使外部效果的产生者自行负担其外部成本或享有外部收益。
②合并企业。 合并企业的目的就在于使外部性问题内在化。 如果生产 Y 商品的厂商对生产 X 商品的厂商施加了外部性, 那么这一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原因是第二家厂商不考虑其行为对第一家厂商所产生的成本或者收益。 因而, 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将这两家企业合并在一起。 合并后的企业会继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这将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③赋予财产权。对能排他的公共财富或无主物赋予财产权, 这样就能对享用者收取费用, 对破坏者要求赔偿,使外部性削减, 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根据科斯定理, 在交易费用为零或很小时, 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 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 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说明, 只要假设条件成立, 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 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④政府直接管制。 主要是指政府对产生外部成本的情况加以管制。 例如, 对污染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