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材料一:2017年4月18日,民间环保组织“两江环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称,在河北、天津等地发现超大规模的工业污水渗坑,最大的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而且存续时间长,或已对当地的地下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材料二:垃圾分类,民众是回避不开的责任承担者,也是不能缺席的行动参与者。我国于2017年3月18日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2017年3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年底前,我国将在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届时我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 1、
【正确答案】 1、

[参考例文]

激活民众力量 打造垃圾分类新风尚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与人们相伴左右的,不再是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是围城的垃圾。相关专家曾指出,解决垃圾围城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分类综合利用。民众作为垃圾生产的主体,也是落实分类工作的最小单位,有着无法回避的责任。要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必须激活民众力量,打造垃圾分类新风尚。 激活民众力量,打造垃圾分类新风尚,民众自觉是基础。20世纪末,北京等地便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但由于民众缺乏垃圾分类的自觉性而收效甚微。而在日本,不论是将垃圾分类环保教育融入学校实践教学环节,还是实行垃圾分类从量收费,都大大地提升了民众垃圾分类自觉意识,垃圾分类工作也因此成效显著。我国与日本垃圾分类效果的差异,关键就在于是否注重培养民众的自觉性。“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要激活民众力量,必须让民众清楚认识到垃圾处理关乎环境卫生和民众身心健康,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有效方式,培养民众自觉,才能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分类垃圾。 激活民众力量,打造垃圾分类新风尚,配套环节是关键。垃圾分类的目的在于实现垃圾的综合利用。然而当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却存在生活垃圾收运混合转移、终端处理以填埋和焚烧为主的问题,垃圾分类由此遭遇“分与不分一个样”的困境,导致分类工作徒劳无功。长此以往,民众垃圾分类的热情很容易就此磨灭,垃圾分类也会成为空谈。要激活民众垃圾分类的热情,需要完善垃圾分类的配套环节,建立垃圾分类处理配套运输体系和回收体系,完善终端处理设施,这样方能调动民众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激活民众力量,打造垃圾分类新风尚,监察督导是保障。失去监督,垃圾分类必然不会长久。民众养成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监督来纠正。H县在试点启动之初就开展督导工作,并延续至今,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试想如果仅在试点启动初期开展“一阵风”式监督,H县民众肯定很难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和新时尚。由此可见,要激活民众力量,必须以适当的监察督导作为保障,久久为功,如此垃圾分类才能蔚然成风。 “论成败者,固以为人事为主。”民众是垃圾分类的责任承担者,也是行动参与者。缺乏民众有效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很难成效显著。唯有形成民众分类自觉,完善配套环节,合理监察督导,方能激活民众力量,打造垃圾分类新风尚。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