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1.题目:《水循环》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2)讲清水循环的过程,探究其意义;
(3)教学过程要完整。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教学目标:
1.认识水循环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2.通过解释归纳不同领域下水循环的特征与地理意义,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正确评价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与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理解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夏天北京暴雨的视频。
2教师提出问题:北京故宫不管下多大的雨,即使城外雨水漫漫,故宫内也只是地皮稍湿,那故宫的水去哪了引入到水循环这一主题。
二、新课讲授
(一)多媒体展示,长江水循环图片。
1.提问:长江为何“东流不止”长江的补给水源有哪些涉及自然环境中的哪些圈层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进行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作出回答。
明确: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补给水源有高山的冰川融水。另外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相连,使得长江可以得到湖水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涉及到的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
2提问:长江水和湖水之间关系是什么样的
要求:教师多媒体展示长江中下游以及与之相连的鄱阳湖和洞庭湖,学生阅读并讨论两者关系,教师总结。
明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湖水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时,湖水会补给河水,但当雨季到来时,长江水位高涨,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水补给湖水。因此长江水和湖泊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湖泊对河流起到调节洪水作用。
3.提问:水循环发生在哪些领域这些领域的循环过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何种地理意义
要求:教师多媒体展示自然界的水不断进行连续循环运动的动画,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可划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进行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通过蒸发,降水等环节进行循环,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携带水量将近是海陆间大循环的近十倍。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降水循环,补充陆地水体,数量很少。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于联系四大圈层,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促进水体更新,以及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等。
(二)利用教材和图片,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
1.提问: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要求:教师播放黄河断流视频,学生观看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产生的不利影响。
明确: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但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
的。人们在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黄河断流。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2.提问:针对黄河断流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措施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明确: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建造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等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南北水调工程的影响。
四、总结体会
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
请学生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
课下收集南北水调工程的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展示。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