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2010年1月1日,P公司用银行存款5000万元购得S公司80%的股份(假定P公司与S公司的企业合并不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P公司备查簿中记录的S公司在2010年1月1日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的资料如下表所示。

P公司备查簿

2010年1月1日 单位:万元

项目
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备注
S公司
流动资产
2000
2000
非流动资产
5500
5900
其中:固定资产-A办公楼
1300
1.700
400
该办公楼的剩余折旧年限为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该办公楼计提折旧的方法、折旧年限和净残值与S公司会计处理相同。
资产总计
7500
7900
流动负债
1000
1000
非流动负债
1200
1300
lOO
负债总计
2200
2300
股本
3500
3500
资本公积
1800
2100
300(400-100)
盈余公积
0
0
未分配利润
0
O
股东权益总计
5300
5600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7500
7900

假定S公司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与P公司一致。从2010年1月1日起,P公司和S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预计年限和残值均符合税法规定。
2010年1月1日,S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为5300万元,其中股本为3500万元,资本公积为1800万元,盈余公积为0元,未分配利润为0元。
2010年,S公司实现净利润1015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1.5万元,分派现金股利400万元(假定分配的是2010年实现的净利润)。S公司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计入当期资本公积的金额为500万元。
2011年1月1日,P公司从证券市场上用银行存款610万元又购入S公司10%的股份。
2011年,S公司实现净利润1115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11.5万元,分派现金股利300万元。2010年8月10日,P公司向S公司销售甲商品 100件,每件售价为6万元,每件成本为4万元,2010年12月31日前,S公司已对外出售甲商品60件,剩余40件在2011年全部对外出售。2010年9月10日,P公司向S公司销售一台电子设备,售价为200万元,出售时设备账面价值为176万元,S公司购入后将其投入行政管理部门使用。该设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
假定:
(1) 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时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2) 上述相关资产均未发生减值。
(3) 不考虑现金流量表项目的抵销。
要求:
问答题
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编制2010年和2011年对S公司个别报表进行调整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①2010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作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原价 400 贷:资本公积-年初 400 借:管理费用 20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0 借:资本公积-年初 100(400×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5(20×25%) 贷:所得税费用 5 因为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时,将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销,所以上述分录中调整的管理费用和所得税费用,不必再进一步调整盈余公积。 ②2011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作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原价 400 贷:资本公积-年初 400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0 借:资本公积-年初 1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5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5 借:管理费用 20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5(20×25%) 贷:所得税费用 5
问答题
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中,编制2010年和2011年P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会计分录(不考虑内部交易的影响)。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①2010年 1) 确认P公司在2010年S公司实现净利润中所享有的份额800万元[(1015-20+5)×80%]。 借:长期股权投资-S公司 800 贷:投资收益 800 2) 确认P公司收到S公司2010年分派的现金股利,同时抵销原按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320万元(400万元×80%)。 借:投资收益 320 贷:长期股权投资-S公司 320 3) 确认P公司在2010年S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中所享有的份额400万元(资本公积的增加额500万元×80%)。 借:长期股权投资-S公司 400 贷:资本公积 400 ②2011年 1) 将上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调整分录时涉及的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未分配利润”栏目中的项目,在本期编制调整分录时均应用“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代替。 借:长期股权投资-S公司 88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480 资本公积-年初 400 2) 按购买日(2010年1月1日)S公司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2011年1月1日S公司所有者权益=5600+(1015-15)-400+500=6700(万元),追加投资部分投资成本为 610万元,应调增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6700×10%-610=6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60 贷:资本公积 60 3) 确认P公司在2011年S公司实现净利润1100万元(1115-20+5)中所享有的份额990万元(1100×90%)。 借:长期股权投资-S公司 990 贷:投资收益 990 4) 确认P公司收到S公司2011年分派的现金股利,同时抵销原按成本法确认的投资收益270万元(300万元×90%)。 借:投资收益 270 贷:长期股权投资-S公司 270
问答题
计算2010年12月31日和2011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2010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5000-5600×80%=520(万元)。 2011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5000-5600×80%=520(万元)。
问答题
编制2010年和2011年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抵销分录。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①2010年 2010年12月31日P公司对S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经调整后的金额=5000+800-320+400=5880(万元)。 借:股本-年初 3500 -本年 0 资本公积-年初 2100 -本年 500 盈余公积-年初 0 -本年 101.5 未分配利润-年末 498.5 商誉 52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880 少数股东权益 1340 未分配利润=(1015-101.5-400)-20+5=498.5(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3500+0+2100+500+0+101.5+498.5)×20%=6700×20%=1340(万元)。 借:投资收益 800 少数股东损益 200 未分配利润-年初 0 贷:提取盈余公积 101.5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4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498.5 ②2011年 2011年12月31日P公司对S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经调整后的金额=5000+610+880+60+990-270=7270(万元)。 借:股本-年初 3500 -本年 0 资本公积-年初  2600 -本年   0 盈余公积-年初 101.5 -本年  111.5 未分配利润-年末  1187 商誉   520 贷:长期股权投资 7270 少数股东权益 750 未分配利润=498.5+[(1115-111.5-300)-20+5)=1187(万元)。 少数股东权益=(3500+0+2600+0+101.5+111.5+1187)×10%=750(万元)。 借:投资收益 990 少数股东损益 110 未分配利润-年初 498.5 贷:提取盈余公积 111.5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3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1187
问答题
编制2010年和2011年内部商品交易的抵销分录。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①2010年 借:营业收入 600 贷:营业成本 600 借:营业成本 80 贷:存货 8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贷:所得税费用 20 ②2011年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80 贷:营业成本 8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0 借:所得税费用  2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问答题
编制2010年和2011年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分录。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①2010年 借:营业外收入 24 贷:固定资产-原价 24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2(24÷5×3/12) 贷:管理费用 1.2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7[(24-1.2)×25%] 贷:所得税费用 5.7 ②2011年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4 贷:固定资产-原价 24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2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2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7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5.7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4.8(24÷5) 贷:管理费用 4.8 2011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4-1.2-4.8)×25%=4.5(万元),2010年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5.7万元,2011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贷方)=5.7-4.5=1.2(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2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