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问答题 试述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是社会规范接受和内化的过程,这种内化过程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①社会规范的依从。社会规范的依从一般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现象。依从是规范化的初始阶段,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和情境性。 ②社会规范的认同。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是个体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地接受了规范,从而产生了资源模仿和遵从自己所仰慕的榜样行为,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的特征。社会规范的认同是一种较高的接受水平,是规范内化的深人阶段,是确立自觉遵从态度的开端。 ③社会规范的信奉。社会规范的信奉,是规范的一种高级接受水平或高度遵从态度,是品德形成的最高阶段。规范的信奉性接受或信奉性遵从,表现为主体的行为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信奉行为具有高度自觉性、高度主动性和坚定性的特点。
【答案解析】解析:社会规范学习过程就是社会规范内化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社会接触过程中逐渐内化为自己一部分的过程。考生要完全理解社会规范学习的内化过程,知道社会规范学习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含义、特征。
问答题 某研究者认为甲、乙两种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不同,教学方法甲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以此验证他的假设。(1)写出实验研究计划所包括的五个方面。(2)画出实验程序的图示。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①选择实验形式为等组实验设计。 ②确定实验对象。在某一小学,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两个平行班,随机确定实验组1和实验组2。 ③明确自变量及其操作。本研究中,自变量是教学方法。对实验组1的被试,采用教学方法甲进行教学,对实验组2的被试,采用教学方法乙进行教学。两个班分别采用两种教学方法教学一个学期。 ④明确因变量及其测定。本研究中,因变量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水平。在实施两种教学方法的学期初和学期末两次测定学生的思维能力。 ⑤明确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本研究中,影响因变量的无关变量有:教学内容,控制方法为平衡法和使用相同的教材;学生思维的初始水平,控制方法有等组匹配法,挑选整体思维水平基本相同的学生组成两个实验组;教师的个人因素,控制方法有平衡法,即两个班配相同的任课教师。 (2)实验程序图如下: 实验组1:O 1 X 1 O 2 实验组2:O 3 X 2 O 4 比较方法:(O 2 -O t )-(O 4 -O 3 ) X 1 表示教学方法甲;X 2 表示教学方法乙。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