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试比较荀子与孟子王霸观的异同。
 
【正确答案】(1)不同 ①荀子认为王与霸是程度上的不同 荀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王与霸都可以强国,但是比较而言,“粹而王,驳而霸”(《王霸》),与霸道相比,王道可谓是更为理想的政治主张。荀子认为,王与霸的不同不是种类上的不同,而是程度上的不同。荀子于王道与霸道的二分之外,又分出了一个“强道”。攻城掠地,吞并邻国,靠的是权谋和气力,为强道政治。荀子认为,强道政治是亡国之道,万不可取。 ②孟子认为王与霸是种类上的不同 孟子则认为王、霸的不同是种类上的不同,是相互对立的。孟子非常轻视齐桓公,他认为:“仲尼之门无道桓、文之事者。”荀子则认为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仲尼》),基本上肯定齐桓、管仲建立的霸业,只是认为齐桓、管仲的霸业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为“王”。 总而言之,孟子认为王与霸的不同只是种类上的不同,荀子则认为是程度上的不同,这就是他们的王霸观区别。 (2)相同点 ①两人都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政治为理想的政治模式,不一概否定霸道,承认霸道在一定条件下,也就是王道的条件不成熟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都一致地排斥以攻城掠地为能事的权谋之术,即荀子所谓的强道。而孟子对霸道的厌恶,可能也是未将强道从霸道中分离出来。 ②两人的王道、霸道和强道之分,不在于搞不搞大统一,而只是在实行统一的方法上有分歧。关于王道政治的样式,他们都主张“法先王”、提倡“王圣”观而反对“圣王观”。 可见,孟子和荀子的王霸思想的不同,并不是根本的分歧,后者更是一种对前者的发展和延续。生活在孟子之后的荀子,面临中国即将实现一统的形势,从当时的实际出发,觉得虽然王道政治是一种理想人格、理想政治和理想法的完美结合,但还是应该抛弃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