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本人的自学过程和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经验,表明了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实上,他遵循的是“学而知之”的认识路线,他的教学方法论是以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认识路线为基础的。
(1)孔子的教学方法
①学、思、行结合
“学而知之”是孔丘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在论述学和思的关系上,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丘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学是为行服务的,能够行,也就证明已有学。
②启发诱导
孔丘认为,不论学习知识或培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③因材施教
孔丘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并作为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取得了成效。孔子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孔子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
①必须把学和思有效地结合起来,统一于求知践行的过程中,在我们的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以升学为终极目的,进行灌输式的教育,造成了学生在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科研和创新的能力。
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已有的知识能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生要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各种东西日新月异,推陈出新,所以各国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的关键,许多学校也在努力寻找各种途径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的思维具有创造性潜能,需要教学的启发。
③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这也是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就必须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