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泰晤士报》及其两位新闻人的事迹。
(1)《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上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创办于 1785 年 1 月 1 日。该报原名 《每日环球记录报》(Daily Universal Register),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 年改为现名。该报自称办 报方针为“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但在政治倾向上较为保守,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 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的意图。《泰晤士报》报道严肃,内容详尽。它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 对重要文件刊登详尽。它也重视言论,社论版同时刊登社论和读者评论。该报每天 40 版左右,版面比较清晰、 紧凑,分两大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二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泰 晤士报》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
(2)《泰晤士报》的两位重要报人及其事迹
《泰晤士报》之所以能够拥有今日的成绩和地位,总编辑巴恩斯和德兰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正是在二人的 主持下,《泰晤士报》成为英国舆论影响最大的报纸。1803 年,沃尔特的次子小沃尔特接掌《泰晤士报》,不再 接受政府津贴,使《泰晤士报》成为独立报纸。小沃尔特于 1808 年试行总编辑制,1817 年确立这种制度,先后 任命了两位得力的主编托马斯·巴恩斯(Thomas Barnes)和约翰·德莱恩(John Thadeus Delane)。过去由于报 纸规模小,报纸所有者同时掌管经营和编务。《泰晤士报》首次实行所有者主管经营、另聘专业人员担任总编辑 的制度,这是报业发展的一个新标志,对于报纸编务质量的提高和报业经营的扩大都具有重大意义。
①巴恩斯。巴恩斯主持笔政 30 年。任职期间,他在全国的一些重要城市建立了通讯员和记者网,以便了解 民情民意,获取新闻信息。巴恩斯非常重视社论,他认为社论既要反映舆论,又要引导舆论,也经常亲自撰写社 论,使得《泰晤士报》的社论广为读者关注。巴恩斯还鼓励读者来信来稿,在报纸上发表个人意见,并为此开辟 了“读者来信栏”,使其成为非常有趣并为各方重视的一个栏目。
②德莱恩。德莱恩主持笔政亦达 30 年,但他的工作方式与巴恩斯不同。德莱恩经常出入于上层社会的交际 场所,来往于达官显贵和社会名流之间,以获取政界要闻和政府动向方面的信息。在原有国内通讯员、记者网的 基础上,他建立了国外通讯员与记者网,以广泛了解和及时报道国际新闻。德莱恩同样重视评论,但他很少亲自 撰写,而是负责选题和把关。他不但修改社论,而且修改新闻稿和几乎所有的文章和稿件,进行严格的业务把关。 就与政府的关系而言,德莱恩时期《泰晤士报》的独立倾向更加明显,德莱恩认为报人的责任是对全体英国人民 负责,而不是对政府负责,因此对认为有害于公众利益的决定保留意见,对适当而正确的消息均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