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政策分析是指一种对公共政策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审查、研究并对相关机构提出政策前景预测和行动建议的活动。它是在一定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政策分析人员所展开的智力活动。为了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公共政策分析,政策分析人员需要掌握政策分析的一些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政策分析的实质、特征、框架、交流及利用等基本情况。
(2)政策分析的模式
政策分析首先可以从政策分析的模式着手,不同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式具有不同的政策分析特征,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是两大类,即传统政策分析模型与现代政策分析模型。
①传统政策分析模式
传统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产生并制约着传统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式。传统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和观念将政策制定看做是“理性”决策者在具有充分信息保障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寻求最优经济效益、最大政治权力和最强组织效能,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过程。在传统的政策制定模式和观念下,公共政策分析是针对简单问题的、简化的、经验实证的、技术至上的、价值中立的理性分析。在公共政策分析家头脑中,容易产生“专家治国论者的世界观”,即认为只有运用技术手段才能解决社会、政治、经济问题。
②现代政策分析模式
现代政策制定的模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普遍认为,公共政策是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系统的持续发展、人们的道德价值选择相联系的知识体系。公共政策的制定固然要从技术、实验和效率上加以验证,并与实际政策情境相符合;但是,政策制定过程也必然与社会治理结构、制度规则,包含价值取向的观念、意识形态有关。
现代政策分析的是多重利益的政策相关者、多重问题的政策环境、多重领域的公共政策之间的复杂互动。多重利益的政策相关者包含政策决策者、公众、利益群体、政党、政策分析人员等不同政策主体;在多重问题的政策环境中,政策问题可能是贫穷、不健康、污染、交通拥挤、贩毒、传染病,而政策环境可能是全球的、区域的、地方的;多重领域的公共政策则分布在政治、文化、经济、社会之中,其中的政策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分配的政策、再分配的政策、实体的政策、象征的政策等。
(3)进行政策分析,还可以从公共政策过程的描述性分析着手,它主要是对政策周期中的一个或几个阶段进行研究。政策周期包括政策表述、政策决策、政策实施、政策效果评价、政策反馈等环节和阶段。研究者也不是对所有的环节都感兴趣,其中研究的比较多的是政策表述与政策效果评价两个环节。前者的研究重点是分析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的范围;后者研究的重点是对政策的效果、效能及成本效益进行分析。
①问题构建分析。对应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议程设定。在这一程序中,政策分析者的工作从问题感知开始到问题搜索,再到问题界定,最后到达问题详述。为政策决策者提供关于政策问题的真实的、确切的知识。
②未来预测分析。对应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策形成。在这一程序中,政策分析人员应当为政策决策者提供所采纳的政策可选方案未来可能会产生何种结果的知识。在政策预测中,应当指明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将可能出现何种限制因素,不同政策选择方案在政治上、经济上、技术上有多大的可行性。
③行动建议分析。对应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策采纳。在这一程序中,政策分析人员应当向政策决策者提供可选政策方案实施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外部性与溢出量,政策方案选择的标准,政策实施的行政责任。这些知识将帮助政策决策者决定采纳何种政策方案。
④实施监控分析。这一程序对应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策执行。政策分析人员应当向政策决策者提供关于政策执行的顺从程度,出现未能预知的结果,政策执行的障碍,产生政策偏离的责任归属等方面的知识。
⑤执行评价分析。这一程序对应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策评估。政策分析人员向政策决策者提供关于政策预期结果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原因的知识。这些知识将帮助政策决策者去调整政策执行计划,再造政策实施过程甚至重新构建政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