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两方面的当事人构成。国家行政机关无疑是行政主体,而行政相对方应包括:
【正确答案】
A、B、D、E
【答案解析】[解答] 在城乡规划管理活动中,本题所列的内容是经常碰到的。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两方面当事人构成。由于行政法律关系是在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管理活动中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国家机关或由法律、法规、法章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组织。而另一方应该包括哪些呢?这正是本题所要解答的问题。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都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但主体双方是处于行政主体是领导,而行政相对方是被领导,行政主体处于命令、行政相对方处于服从的地位,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居于领导和命令地位的国家行政机关经常以自己单方面的行为,如依法发布命令、指示、规定、办法之类的行为,无需征得相对方的同意。分析至此,已经十分清楚,C项是行政主体而不是行政相对方,即可排除。A、B、D三项应是符合题意的答案,因为这些在行政法律关系中都是处于被领导和服从的地位。实际情况也的确是这样。最后,E项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行政机关无疑是行政主体”吗?理应属于排除之列。且慢,不要轻率地把它排除。国家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被管理者既可以是A、B、D这些单位、组织和个人,也可以是国家机关。例如,承担纳税义务的不能只是A、B、D三项,国家机关该纳税的也不能少一分钱。在城乡规划管理这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既管理A、B、D三项,也管理国家机关的建设活动。有哪个国家机关的建设活动不受城乡规划的约束和规划管理呢?没有。就是规划局自身建房也要受到城乡规划管理的约束。可见,国家机关既是行政主体,也是行政相对方,也应接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和命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B、D、E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