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1
2013年10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以来,各方围绕这一战略的大讨论就从未停息。统计资料显示,“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多数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到全球的63%和29%。如此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也为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从国内产业发展看,以高铁、核电为主的重大装备都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一带一路”战略将为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除了高铁、核电之外,我国电力企业也加快了走出国门的速度。
“即使现在我国有不少过剩产能,比如水泥、钢铁、电解铝等,但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其他地方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会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说。据了解,目前我国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欠发达国家并没有达到饱和,以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为代表的过剩产能还有很大需求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通常会面临对投资地法律不熟悉,对项目的市场调研论证不全面,能够胜任海外投资业务的优秀人才太少,国内一些配套政策和机制跟不上,以及一定程度的外界打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走出去”项目亏损是难免的。“我们可以在刚开始的时候交点学费,但是时间不能过长、数量不能太大。”
材料2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带一路”成为一大热词,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三次提及。“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很多国家,商品贸易的需求及其巨大利润是古代丝绸之路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然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不仅是纯经济问题,应对气候变化也使区域内各国形成共同体。
就沿线国内地区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经过中国中西部地区。在这些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总体来看,我国西部1/3是沙漠,具体到省区,新疆沙化率达到64.34%,宁夏55.8%,内蒙古52.2%,甘肃45.12%,青海26.7%。
从沿线国外地区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中东、中亚等地区,荒漠化也日益加剧。以哈萨克斯坦为例,联合国驻哈萨克斯坦代表处新闻办公室曾透露,哈萨克斯坦约66%的土地在逐步退化,近1.8亿公顷土地沙漠化,其面积在中亚国家中高居首位。
中国工程院孙九林院士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丝绸之路沿线环境相对恶劣,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历史上生态危机时有发生,是影响丝路文明延续的重要因素。
如何让这条“丝绸之路”绿起来,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目标?丝绸之路沿线部分省份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表示,甘肃将认真实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积极探索内陆欠发达地区生态建设与转型跨越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攻坚克难,担起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使命,助力“一带一路”生态建设。
此外,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绿化丝绸之路的行动中来。2014年11月17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与中国亿利公益基金会在悉尼联合发起“修复土地退化,改善气候变化”的倡议,并提出推动“绿化丝绸之路伙伴计划”,联合全球商业与公益伙伴,用10年时间沿丝绸之路种植13亿棵生命之树,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2014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与互联互通的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2015年3月8日,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民间成立了“绿丝路基金”。
问题:
问答题 “材料1”提到,“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请谈谈你的认识。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一带一路”可以促进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一方面,我国高铁、核电等具有竞争优势,“一带一路”将为其“走出去”提供市场空间。同时,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构建能源互联网,有利于电力企业加快走出国门;另一方面,沿线某些国家的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产能还没饱和,而我国对其进行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创造市场需求,化解国内的过剩产能。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对投资地法律不熟悉、配套政策机制和人才不到位以及项目亏损风险等诸多困难。为此,要完善配套政策和机制,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培养人才,为“走出去”创造良好环境。
问答题 假如你是环境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让你在会议中向社会介绍丝绸之路的生态情况,请根据“材料2”的内容进行说明,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2015年,我国实施了“一带一路”战略,备受世界各国关注。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来说,不仅涉及经济发展,还涉及生态平衡。
从地理位置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我国中西部、中东、中亚等地区,而这一区域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的发展与稳定。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及人地关系的紧张,该区域今后必将面临更大的生态环境风险。因此,要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必须直面土地荒漠化问题,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多个省份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如甘肃省正在推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同时,一些社会组织也在行动,如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与中国亿利公益基金会发起倡议,推动“绿色丝绸之路伙伴计划”;另外,国家出资成立丝路基金,民间成立“绿丝路基金”,加大对“绿色丝绸之路”的支持。
丝绸之路是经济发展之路,也是绿色之路。社会各界应关注、重视和支持“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比翼双飞。
问答题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会为我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目前还面临很多挑战。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谈谈我们该如何面对机遇和挑战。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建设“一带一路”,应该把握发展机遇。机遇是成功的跳板。适时建设“一带一路”,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新格局;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改善和提升中国形象;另一方面,有利于让沿线国家共享我国发展成果,开创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新模式,形成幅员辽阔的联通发展共同体,推动整个世界的发展。
建设“一带一路”,应该勇敢迎接挑战。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应对稍有不慎便会错失机遇。“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荒漠化严重,面临较大的生态环境风险。同时,有些国家的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如阿富汗、伊拉克反恐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势必对“一带一路”造成负面影响。另外,冷战思维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也在散布歪曲言论,制造思想错觉和混乱,这些都将阻挠沿线国家形成合力。从建设实际来看,“一带一路”也面临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投资和贸易模式差异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