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材料一:2017年4月初,微博、微信等平台相继流传一段“保德同舟煤矿在露天采矿区挖出大量黄金遭当地民众哄抢”的视频,画面中人群一哄而上,场面混乱。看似视频为证煞有介事,然而经核实,网传视频发生地并不在我国境内,且当地近期也并未发生所谓“哄抢”事件。

材料二: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等一批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其中,《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向问题的基础性法律。

从6月1日起,网络尤其是网络安全进入“法时代”。网络安全来自法治的“安全网”,来自法治的“保护伞”。

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 1、
【正确答案】 1、

[参考例文]

维持秩序 保障自由 ——网络发展由法治守护
自2015年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以来,网络正成为多个行业飞跃发展的新着力点。从网络购物到问诊就医,从预约旅馆到共享出行,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但在网络世界中,谣言时有流传,诈骗花样翻新,低俗屡禁不止,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正遭到破坏。为此,我们要加强法治建设,保障网络健康发展。 法治建设可维持网络秩序。管仲认为:“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白居易也提出:“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他们都将规则、制度的建立视为实现社会有序发展的关键。可如今,网络支付出现扫码诈骗,网络直播存在宣传低俗文化的现象,“互联网+”理应激发的创新创造活力,正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窃取,网络发展面临“失序”这一重大难题。而要解决问题,非法治建设不可,只有补齐规则短板,才能确保秩序井然。纵观世界,美国立法鼓励企业分享黑客攻击信息,日本立法规定大众信息安全维护义务,法国立法强化网络安全情报监控技术,各国无不将制定法律、完善规定作为维护网络长远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今,我国出台网络安全法,正希望以此推动网络发展回归安定、和谐的正轨。 法治建设可保障网络自由。我国网络安全法出台后,部分人群对互联网“实名制”的要求提出异议,认为这是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与侵犯。在他们看来,自由是网络活力的源头,而且昔日首先提出互联网实名制的韩国最终取消规定,中国不应重蹈覆辙。殊不知,自由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并不存在,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也不容侵犯。韩国确实已经取消了网络实名制规定,但在网络侵袭日益严重的今天,英美等国却正在筹划部署网络实名认证,以此应对恐怖威胁。我国网络安全法提出实名制要求,看似是对自由的限制,可实际上,这一规定却能对谣言传播、网络暴力形成倒查机制,长远来看,正是确保网络和谐发展,让大众长享虚拟自由的当然之举。 失去秩序,网络发展难免偏离轨道,没了自由,网络发展难免丧失活力,如何平衡二者关系,是信息管理部门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如今,法治中国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要借助法治建设的东风,对网络发展进行规范管理,让网络恢复安定有序,让网络发展获得自由。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