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维新变法运动是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时刻为挽救国家命运而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向封建统治、封建思想文化发起冲击,从此,中国社会思潮、文化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维新派的宣传活动中,报刊显示了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巨大效力。维新派的办报活动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其历史贡献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 19世纪70年代以来,王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陆续将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通过他们所办的报刊介绍到中国来。他们的报刊以大量的篇幅介绍了西学和西方的情况,在中国掀起了学习西学的热潮。许多报刊都聘请翻译人员,专门负责翻译外国书报上的文章,在报刊上设置专栏加以刊登。这些新知新学使众多知识分子从埋头经史、醉心八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的知识得到更新,思想得到解放。维新派报刊活动家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鼓吹变革,颂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介绍进化论学说,对陈腐的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批判。他们以新知新学为武器,同传统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对以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但是,由于维新派宣传家们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身上还留有浓厚的旧文化传统的烙印,因此,他们所宣传的新学还不纯粹,夹杂着不少封建旧学思想。 (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外国侵略的刺激下,由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一场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的报刊宣传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爱国思想表现为明确的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在传播新知识的同时,维新派报刊用大量篇幅向读者陈述了中华民族面临的严重危机,提醒国人所面临的落后挨打、亡国灭种的危险局面;谴责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提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列强进行商战的主张;号召建设一个强盛、独立的新中国。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激发了民众的爱国觉醒,唤醒了一部分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梦寐,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之中。 (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在维新派报刊的大力宣传鼓吹下,变法、维新成了不可抗拒的社会潮流。在一些地方(如湖南),还进行了“新政”的试验。 (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 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一贯控制和垄断新闻媒介,禁止言论、出版自由,而清朝的言禁更加厉害。1896年《时务报》创刊后,各地维新派报刊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实际上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这些维新派报刊在宣传变法维新的同时,猛烈抨击“禁著私书,禁谈国事,禁上直言,禁倡清议”和“严巷议之诛,立腹诽之律”的政策,要求给予资产阶级出版报刊和发表言论的自由权利。 “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和一些维新派大臣纷纷上书皇帝要求允许设立报馆,广开言路,终于促使光绪皇帝颁布了准许“官绅士民”办报的诏书,允许报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并要求各地政府给办报以免税的奖励。光绪的这份诏书,与其说是对民办报纸的提倡,毋宁说是对办报事实的认可。这是维新派多年来争取报刊出版自由权利取得的重大胜利,也是他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在康、梁办报以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醉心于科举,迷恋于仕途,从事报刊活动的多半是一些科场失意的落魄文人。他们办报的目的,或者是为养家糊口,或者是借以抒发其失意和不遇之情。因此,一般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视办报为不务正业,视报纸为文坛垃圾。然而,自从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办报后,社会上对报人、报纸的看法为之一变。因为这些人是变法维新的领袖,是思想敏锐、学识渊博、笔锋犀利、声名显赫的政治活动家。他们出来办报,一扫落魄文人的陈腐习气,开我国政治家办报的先河,从而使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维新派报刊以其思想性、知识性提升了近代报刊在社会上的地位,成为近代思想文化的载体。 (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甲午战前,外报在中国报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外人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报业。到了维新变法时期,虽然民族工商业有了一定发展,但是还不足以促成大量商业报刊的产生。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维新派知识分子、思想家们创办了一大批政论性报刊,出现了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打破了外报的垄断,使政论报刊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主体。从此,报刊被大多数中国人所认识和接受,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