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具有哪些特有的属性?
出版物是含有一定知识内容的出版产品,既具有一般商品的共性,又具有区别于一般商品的特性。商 品性与精神文化产品特性的统一,构成了出版物属性的重要特色。出版发行工作者要正确把握出版物的属 性,就不仅要认识出版物与一般商品的共性,而且要认识出版物与一般物质商品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这 些特殊性表现在出版物商品再生产全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具体包括:
(1)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
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是出版物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最重要的特殊性,它在相当程度上 决定了出版物的其他特性。而知识(精神)生产过程在出版物使用价值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出版物有思想、知识或艺术等精神文化内容,这是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由作者和编辑完成的。消费 者购买出版物,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出版物又是物质产品。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必 须具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和具有使用价值,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特 殊性体现为出版物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 产的产业属性。其中,意识形态属性是出版物的特有属性,产业属性是出版物的一般商品属性。
(2)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
在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的关系上,出版物有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性。
在一般情况下,一般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通常都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出版物则不然。出版物的使用价值 既可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社会效用。两者都不是个别的,而是比较经常的、普遍的。前 者集中体现在优秀出版物中,后者集中体现在劣质出版物中。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 离,这是出版物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性。
(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
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甚至对抗。能带来利润的优秀出版物,既能取得经 济效益,又能产生社会效益,两者是一致的、统一的。不能带来利润甚至亏本的优秀出版物,虽能产生一 定的社会效益,却不能取得经济效益,两者是不一致的。能赚取利润的劣质出版物,虽能取得一定的经济 效益,却不能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益,两者是对立的。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能统一又可能对立的关系,是出版物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一个特殊性。正确处 理这两个效益之间关系的原则,是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