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简述通货膨胀的三种类型。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一般定义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而需求表现为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因此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①凯恩斯学派的过度需求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变动对物价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物价的因素除货币量之外,还有成本单位和就业量等多种因素,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性,要视经济体系是否达到充分就业而定。如图1所示。
   

   图1  通胀和产出的关系(1)

   a.当社会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和失业时(Y2点之前),总供给增加的能力很大,此时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带来产出的上升而物价并不上涨。
   b.在Y2点和充分就业分界点YF之间,总需求的增长将带来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同时上升。这种双重效果的原因之一是存在闲置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源,供给有弹性,增加有效需求有刺激产量增加的作用,此时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c.当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各种资源已充分利用,供给无弹性,有效需求增加仅使成本单位随有效需求同比例上涨,此种情况,可称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按照通货膨胀缺口的概念,通货膨胀压力并不一定源于货币供应增加。在凯恩斯学派的模型里,总产出不变时,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自发增加都会产生通货膨胀缺口。
   ②货币学派的理论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把货币数量看作是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唯一因素。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货币数量说对传统理论作了修改,但仍强调货币数量对通货膨胀的作用,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量比产量增加更快造成的。货币量的作用为主,产量的作用为辅。许多现象可以使通货膨胀率发生暂时的波动,但只有当它们影响到货币增长率时,才产生持久的影响”。一旦人们对这种物价上涨产生预期之后,整个经济就会陷入工资——物价循环上升的过程,致使通货膨胀愈演愈烈。
   与凯恩斯学派的需求拉上说相比,货币学派的需求拉上说更强调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并强调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凯恩斯学派的有效需求变化与货币供给量的增减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因果关系。就是说,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可以引起总需求的增减,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升降;反过来,有效需求中的项目也可以自发地增加或减少,并通过一般物价水平的升降而使货币供给量或货币流通速度被动地服从和适应需求的变化。而根据货币学派的理论,货币量是一个独立的外生变量,其变动必先于物价变动而发生,货币量不可能是适应物价变动的内生因素,通货膨胀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并强调预期的作用。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0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滞胀”现象是需求拉上理论无法解释的,由此产生了从总供给方面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当成本上升时,商品价格随之上涨,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导致产量下降,同时价格水平上升,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