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简要说明期末存货计价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并论述这种方法是如何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谨慎性的。无
【正确答案】

(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按照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孰低者对期末存货进行计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当期末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仍按成本计量;当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即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存货计价方法,对发出存货(或期末存货)进行计价所确定的期末存货账面成本。如果存货的日常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等简化核算方法,则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是指通过差异调整而确定的存货成本。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在日常销售过程中,不仅会取得销售收入,也会发生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为使存货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生进一步的加工成本。这些销售费用、相关税费和加工成本,均构成销售存货产生的现金流入的抵减项目,只有扣除了这些现金流出后,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因此,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由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估计的相关税费等内容构成,是指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入量,而不是指存货的估计售价或合同价。

(2)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存货进行计量,当某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跌至成本以下时,表明该项存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将低于账面成本,企业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确认存货跌价损失,并将其从存货价值中扣除,否则,就会虚计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而当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时,企业则不能按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金额确认这种尚未实现的存货增值收益,否则,也会虚计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因此,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谨慎性要求。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