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甲、乙都是某公司职员,两人同住一宿舍。2001年春,公司派甲到珠海办事处工作一年。临行前,甲将已使用了一年的一台25英寸彩电委托给乙保管并允其使用。一个月后,甲给乙写信说自己买了一台进口彩电,委托其保管的彩电可以适当价格出售。同单位的司机丙知道此事后,对乙表示想以低价购买,并嘱乙给甲写信说该电视机显像管有毛病,图像不清,以便使甲降价出售。乙考虑到丙经常给自己免费送东西,便按丙的意思给甲写信。甲回信说显像管有毛病可以低价出售。于是,丙以500元的价格买下该电视机。后丙又很快以2000元的市价将电视机卖给丁。事隔一月,丁因其妹丁娟出嫁向戊借乙1500元,丁、戊约定以该电视机质押,并立有质押字据。后丁并未将电视机交付给戊,反将电视机作为嫁妆送给丁娟。为送丁娟的嫁妆,丁请车夫己运送,并约定了运费。己因饮酒过多,驾车狂奔,与迎面超速行使的汽车相撞(该汽车系司机王某个人所有)。己和丁娟均受伤,电视机被毁。
多选题 在电视机损毁之前,该电视机的所有权应属谁?(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民法通则意见》第128条规定,公民之间赠与关系的成立,以赠与物的交付为准。《合同法》第133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丁基于善意取得该电视的所有权,丁娟基于赠与合同获得该电视的所有权。
多选题 本案中,哪些民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 )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民事行为法律效力。《合同法》第396条规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本题中,由于授予代理权的行为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所以甲与乙之间的委托行为有法律效力。而乙的代理行为系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但丙与丁之间的买卖合同行为由于丁系善意第三人,所以该行为有效。丁与丁娟之间的赠与合同行为如上题所述也应有效。
多选题 本案中,哪些民事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同样考查民事行为法律效力。《合同法》第196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第210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担保法》第64条第2款规定,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本题中,丁与己之间的运输合同关系约定了运费,意思表示真实,而且己已开始履行合同义务,所以运输合同有效。根据《合同法》第196条规定,丁与戊之间的借贷合同行为显然有效。丁与戊之间的质押合同行为由于丁与戊之间的质押合同只有约定,并未移交质物,所以丁与戊之间的质押合同行为无效。甲与乙之间的委托行为根据上题可知有效。
多选题 对于结婚嫁妆,中国古代婚姻习俗“六礼”中并未包括,男方则要为娶亲多次备礼。“六礼”中男方需要给女方送礼的程序包括( )。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解析] “六礼”中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后,男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纳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又叫纳币。请期,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意。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可见男方需要给女方送礼的程序包括纳采、纳吉、纳征、请期。选项ACD符合题意。
多选题 从经济学看,上述材料说明(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阐述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令人堪忧,从经济学看,其原因是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等缺点。故选B。
多选题 从哲学看,上述材料说明(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说明有些食品生产者、销售者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择手段,体现出我国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滋长。
多选题 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这就是( )。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多选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必须发挥政府的调控和监管作用,是因为( )。
【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解析] C、D项表述明显错误;A、B是正确原因。
多选题 关于公文标题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从内容上看,本公文应是请求上级行政机关对某些事项予以答复或批准,文种应用“请示”。故正确答案为B。
多选题 此公文的语言不规范的表现是(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A、B、C不是此题公文语言存在的问题。请示的结束语一般为“妥否,请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予批复”“请指示”等等,此公文中的结束语不规范。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