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可以用双向互动来概括,具体地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多方面联系的。人类物质世界的特征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人类精神世界的状态可以利用语言去进行周密地阐释。而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隶属于文化,因此,语言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2)语言记录文化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作用不只是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而存在,人们在利用这一工具的同时,也把人类对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的认识凝固在语言中,即语言还具有记录文化的功能。
(3)语言促进文化发展
人类发出的第一个有意义的声音可能是极其偶然的现象,当这种声音被一起活动的人所接受时,其他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会发出这种声音,于是,这种声音就成为人们某种认识的标记。随着这种标记的增多,人们的眼界便会越来越开阔,相互之间的交际便越来越自如。这种认知事物的标记就是语言。
有了语言,人们在表达某种思想时才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经历。可以畅所欲言,就可以加深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加深了对彼此所处的环境文化的了解,这样就间接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文化影响语言的发展
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能够记录文化和促进文化的发展。站在文化的角度看语言和文化关系,可以说文化包括语言,文化的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树立起并使学生也树立起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的思想观念。要认识到,了解目的语国的文化知识,,不仅是学好目的语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一种目的。要正确使用目的语,必须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尽量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运用在交际中,使交
际自然、得体。
其次,教师应该广泛涉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对外国学生较关注和感兴趣的部分有深入了解,对中国人常见的习俗文化等更要了然于心,即对交际文化方面的知识应烂熟于心.对知识文化部分也有通盘的掌握。
再次,教师应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具备“双文化意识”并重视非语言交际因素的意识。
最后,教师对文化问题应保持“不卑不亢,平等尊重”的态度,要重视中国人与外国人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尤其是与西方人的思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