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主要思想和实践是什么?
 
【正确答案】(1)社会学本土化的主要思想 ①社会学中国化的提出,反映了大多数中国社会学家的愿望,他们在教学和研究中深感照抄欧美社会学无助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他们努力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 ②社会学中国化与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a.为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应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b.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 c.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d.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 e.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 (2)社会学本土化的具体实践 从事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力图联系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来理解欧美社会学理论;从事现实状况和问题研究的学者,则深入到工厂、农村、边陲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用欧美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中国现实的社会生活,并试图对其存在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 ①在八年抗战期间,由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内迁至昆明、成都、重庆、贵阳等地的10余所大学的社会学家,他们不顾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坚持深入工厂、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调查,其调查报告和研究著作有数十种之多,积累了社区研究的资料,为社会学中国化作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同时,这些社会学家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概括,在社会学理论建设方面也颇有建树,其中晏阳初等人的乡村建设和社区发展理论、潘光旦的“位育”理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等已经成为具有影响的研究中国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 ②中国内地解放后,港、台社会学界在实践中也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引进西方社会学出现的“食洋不化”的弊病。有一部分学者大声疾呼要“摆脱西方学术垄断或优势”,“在学术上求独立”等,并为此召开了多次社会学中国化理论讨论会,先后出版了《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1982年)和《社会学中国化》(1985年)等论文集。 ③1979年,中国内地社会学恢复后,社会学中国化问题很快提上议事日程。费孝通作为社会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开始就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学(1979年),接着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1980年)。在1982年5月中国社会学会年会的《建立我国社会学的一些意见》的讲话中,则明确提出建立“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费孝通认为,我国的社会学以结合中国社会实际、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为目标,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社会学必须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成长起来。我国的社会学必须是反映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华民族特点的中国社会的社会学。与此同时,费孝通身体力行,带领社会学工作者把研究中国社会作为主要课题,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古,不惟洋,努力从变动的中国社会中,将群众创造的经验描述出来,并概括出新的理论。1987年,中国内地学者在山东淄博召开“社会学中国化理论研讨会”,争鸣热烈,会后出版了《社会学中国化》论文集。 ④其后,我国社会学工作者对社会学本土化基本达成了共识,并将注意力投放在社会转型现实的研究上。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