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题 [背景材料]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所有文化的载体,只有建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体系,文化建设和发展才有基本保障。 简而言之,公共文化活动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利而主办的,公共文化权利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公共文化活动应该以实现公众的文化权利为第一目标。但在其实际的运作中,却往往背道而驰。我们的公共文化活动,有许多是为了上级所布置的某项工作任务,或者为了配合某些经济的或者其他的什么活动。不是说公共文化活动和这些活动没有关系,事实上,它们之间的联系往往是天然的,难以割舍的。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在配合这些活动的同时,或者终止了我们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动,或者本应该投入到正常的公共文化活动的各项资源被这些活动所挤占,从而导致公共文化活动成为经济等各项活动的附庸,失去了公共文化在政府文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得人民群众应该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权利难以得到保障。 [习题] 请参考背景材料,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见解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正确答案】
三位一体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而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最基本因素,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因此,摆脱公共文化的附属地位,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进入百姓生活,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相当突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的矛盾比较严重,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等。如何突破瓶颈,统筹发展,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迫切任务。我们应坚持“三位一体”,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位”之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软件”建设。建立满足社会文化需求、覆盖城乡、运行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要针对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缺陷,开展制度设计研究,提出符合各地实际的、不同模式的、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对涉及全局的、重大的战略问题预先进行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和具体方案。吸纳一流专家,建立一支政府公共文化机构、专家学者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理论研究队伍,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咨询。在课题研究中形成一系列工作机制,吸引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影响。
“二位”之加大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建设投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大众化,同时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村级文化建设新格局。大力加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工程项目,进一步加大对纪念馆、图书馆、文化宫、公园等重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做到向社会免费开放。深挖公共文化产品创作力度,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位”之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积极推行各种文化活动。培育特色文化队伍,培养民间文体骨干。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村级文化队伍。扶持乡村民间文化队伍。把乡村民间文化人才开发纳入人才发展规划,在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方面一视同仁。
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之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先决条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既要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正确把握其自身的发展和基本特征,又要科学制定建设措施。唯有如此,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得以实现。
【答案解析】[解析] 一、立意结构 1.立意 总论点——我们应坚持“三位一体”,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分论点——“一位”之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软件”建设;“二位”之加大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建设投入;“三位”之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 2.结构 解决问题型。文章开头主要介绍了公共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段以过渡句直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一一列举,最后道出解决对策,即坚持“三位一体”。接下来三段中,作者从“软件”建设、项目投入、群众性文化运动三方面详述“三位一体”。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本文行文平实,结构清晰。 二、知识储备 1.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有望成为全市首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重在探索实践、创新机制、提升效能、示范引领。“两年来,朝阳区因地制宜,不断实践探索具有朝阳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模式。”朝阳区文化委负责人介绍,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入手,该区提出了“3+1”四级服务网络建设,率先突破行政层级增设服务层级,建设了一批地区级文化中心。同时建成本市首个数字文化社区,在北京市率先实现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覆盖,在示范区的创建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2.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示范区创建名单的城市,青岛市自2011年5月以来,针对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了集中解决。2012年底,青岛市组织的“科学发展群众满意度调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调查”在当年八个调查领域中名列榜首。“四大规划”涉及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惠民系列工程、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文化服务保障机制。未来几年青岛市将以“千万平方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发展框架,优化“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梯次布局。研究制定小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标准,推进全市试点小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未来青岛市将设立文化服务创新奖,旨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将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三、精彩语句 1.“一位”之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软件”建设。 2.“二位”之加大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建设投入。 3.“三位”之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 4.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之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