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据报道, 为防止严重线粒体遗传疾病, 2015 年 2 月 英国议院批准“一父两母” 线粒体捐赠辅助生殖技术。2016 年 4 月 首位“一父两母” 婴儿在墨西哥诞生。试分析上述“一父两母” 技术的生物学理论基础和科学意义。

【正确答案】

(1) “一父两母” 技术的生物学理论基础:
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 线粒体病是指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 如果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发生了某种突变, 蛋白质的功能就有可能受到影响甚至丧失, 线粒体的生命活动就可能出现障碍, 从而导致动植物机体发生疾病。 其原发性机制都是 mtDNA 异常(突变、 缺失、 重排) 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表现为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酶系和氧化磷酸化酶系的异常。 此外, 线粒体中许多功能蛋白复合物(如 ATP 合酶、 电子传递复合物 I 等)是由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亚基共同组成的, 因此, 线粒体病既有可能来源于线粒体 DNA 的突变, 也有可能来源于核 DNA 的突变。 区别线粒体病致病基因核——质性质的简单方法是分析病症的遗传规律,因为线粒体 DNA(基因) 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病呈单纯的母系遗传。
“一父两母” 技术正是利用了这一典型的遗传特征, 如果婴儿只有一个母亲, 而母亲又患有线粒体疾病, 那么婴儿, 尤其是女婴儿的患病率将大大增加, 如果其中插入了另一位健康母亲的基因, 婴儿的患病率则会大大降低, 久而久之,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则会消失。
(2) “一父两母” 技术的科学意义:
“一父两母” 技术可以大大减少甚至是消除线粒体疾病的遗传可能性。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