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大城市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4车道,全长80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5处,跨河特大桥1座(1750m),大桥5座(共1640m),隧道4座(共3800m),其中单洞长隧道(2400m)。公路位于规划未建成区,起点接城市环路,沿线为山岭重丘区、相对高差50~300m,线路穿岭跨河,沿山谷行进,过山问盆地,有支线通向旅游区。该公路征用土地640hm2,其中农田150hm2,林地300hm2,草坡和未利用地140hm2,其余为水塘、宅基地等,土石方量864万m3,有高填方段2400m。项目总投资38亿元。
该项目所在区域雨量充沛,夏多暴雨。森林覆盖率约40%,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林。公路沿线农业发达,村庄较密集,穿越两个村庄,附近有两个较大乡镇,另有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各1处。
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参考答案均为原大纲所给出的,考点分析与答题技巧为本书增加的)。
问答题
说明工程概况介绍部分有关生态影响的工程分析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1)隧道名称、规模、建设地点、施工方式、弃渣场设置点位及环境类型,占地特点;隧道上方及周边环境;隧道地质岩性及地下水疏水状态;景观影响。
(2)大桥和特大桥的名称、规模、点位;跨河大桥的施工方式,河流水体功能,可能的影响。
(3)高填方路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类型,占地基本农田情况。
(4)边坡防护;主要为深挖路段,弃渣场设置及其占地类型、数量、环境影响。
(5)主要取土场设置及其恢复设计;公路采石场及砂石料场情况。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实际上只要抓住重点工程及主要临时工程就可以顺着来解答了。大纲提供的参考答案给出了5个主要方面的工程分析内容,但仍然不够完整。还应给出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线路长度、走向、路基高度及宽度、工程挖方量、填方量、互通式立交,收费站及服务区设置情况;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情况。这些也都是与生态影响有关的内容。
问答题
说明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
【正确答案】(1)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3)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4)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公路沿线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公路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
本项目现状调查方法有:现场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生物量;现场勘察景观敏感点段;也可利用卫星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类生态系统面积、水土流失情况等。
【答案解析】[解析]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首先要弄清工程沿线影响范围内的生态功能区划情况、沿线生态系统类型,识别生态保护目标及要求。根据题意,本工程沿线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林和天然林),农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要分别给出应重点调查的内容。除大纲提供的答案外,森林还需要调查清楚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情况,森林郁闭度、主要树种及生长情况、估算其森林蓄积量。景观资源应调查该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等级、主管部门、建设时间,景区规划及保护要求等基本情况。
问答题
简要说明该项目评价的重点和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本工程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含水土流失问题)、噪声影响(略)。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对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
(2)森林生态系统切割(森林生境切割)与阻隔导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3)农业占地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
(4)取土场、弃渣场等非永久占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植被重建)。
(5)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6)景观美学评价。
(7)噪声敏感点的监测、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8)水环境尤其是水源保护问题(跨河大桥段)。
【答案解析】[解析] 一般情况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主要有生态影响和噪声影响两个方面。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由于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及其引发的水土流失;噪声影响主要是营运期交通噪声。对于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按大纲提供的参考答案来作答,很容易遗漏。其实,可以按施工期和营运期需关注的内容分别来作答,结合项目特点和题干所给的项目区环境特征,抓住生态系统类型及敏感保护目标,该题就比较好答。如施工期:施工作业对森林植被及野生动物有不利影响;占地对农田及农业生产、土壤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基本农田的占用;施工期取土场及取土作业、工程开挖及弃渣对生态有不利影响;施工作业破坏山丘区的地形地貌及植被,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需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营运期:公路切割与阻隔影响野生动物通行;车辆营运噪声影响靠近公路的居民生活,需要进行监测、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运输危险品车辆在经过跨越河流的桥梁段发生事故时,容易导致河流水环境污染。抓住敏感保护目标,就不会忘记题干给出的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的影响与保护。
问答题
简述对隧道工程应考虑采取的环保措施。
【正确答案】(1)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如盾构技术的应用。
(2)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3)防治地下水大量流失的封堵措施。
(4)弃渣及时利用或合理处置,弃渣场需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5)洞口景观设计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简述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景观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内容。
【正确答案】(1)由于是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因此景观影响评价应主要通过景观协调性及景观美学方法进行评价。主要应通过对景观结构、景观布局的影响以及景观视见频率、景观敏感度、景观阈值等进行评价。
(2)评价内容主要是分析评价工程与景观的协调性,是否影响了景观的美,是否影响对景观的欣赏。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确定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等级,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1)评价等级应为二级评价。
(2)工程线路长度达80km(大于50km),涉及重要生态敏感区(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根据HJ 19—2011,生态影响评价应为二级评价。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简述互通式立桥工程的生态影响。
【正确答案】(1)永久和临时征占大量土地,改变了土地利用功能和区域土地利用格局。
(2)破坏了原生植被,造成原生植被覆盖率下降和生物量及生态效益的损失。
(3)改变了工程所在区域的景观。
(4)弃土弃渣处理不当,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指出本工程应具备的基本图件。
【正确答案】(1)本工程生态影响评价为二级评价。
(2)根据HJ 19—2011,本工程生态影响评价应具备的基本图件有:
①地理位置图。
②工程平面图。
③土地利用现状图。
④地表水系图。
⑤重要生态敏感区——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分布图。
⑥主要评价因子评价成果和预测图。
⑦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对于高填方段主要会产生哪些生态影响,应考虑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1)高填方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即借方,如从取土场取土,则取土场会破坏生态。
(2)高填方还会压占土地,改变土地的利用类型。
(3)高填方还将造成生境分割,对野生动物及地表径流形成阻隔影响。
(4)施工作业时,施工机械及人员活动还将人为增加临时占地,造成生态破坏。
(5)措施:尽可能降低路基高度,收缩路基边坡;路基填方充分考虑利用隧道弃渣;考虑以桥梁代路基。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对于跨河特大桥段,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应注意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1)调查所跨河流基本情况,包括水文特征及水环境功能区划等,设置监测断面,进行现状水质监测(如有例行监测断面,则可引用例行监测数据)。
(2)调查所跨河流是否有取水口,下游是否存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否涉及鱼类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对所穿越的两个村庄,从声环境保护角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1)除工程拆迁外,还应考虑对受噪声影响严重、采取设置声屏障等常规措施也不能保障达标的居民房屋进行“环保搬迁”。
(2)对受噪声影响不严重,采取措施可以明显减轻并能够达标的居民,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设置声屏障、隔声窗、功能置换、加强绿化等措施。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对工程所经的山岭重丘区,除关注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外,还应关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1)关注山洪、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及其生态破坏问题。
(2)由于工程所在区域夏季多暴雨,必须关注隧道渗水、积水及导排问题。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对工程所经的天然林区,生态现状调查应主要调查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1)设置有代表性的样方,调查森林结构及主要成分,包括主要树种及林下植物种,调查是否有国家或地方保护物种。
(2)明确森林的郁闭度及单位面积蓄积量。
(3)调查林内野生动物种类,是否有国家或地方保护种及其生态特性等。
(4)调查工程征占的天然林所破坏的面积及林木数量或蓄积量。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