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网络是现代民主社会里,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多元、异质的参与主体组成的,包括政府官员、行政人员、国会议员、专家学者、利益团体、大众媒体等与某项特定政策有关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围绕政策过程进行互动而形成一种组织结构,这种结构的紧密程度并不一致,从松散的议题网络到关系密切的政策社群,形成一个广泛的类型谱系。
(2)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政策网络是由各种具有一定资源和不同的利益与目标的主体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资源的相互依赖和交换是政策网络本质的特征所在。
(3)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并不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而是政策行为者对功能和结构认知的结果。政策网络是围绕着某个政策问题和某个政策项目而形成的,因此识别一个具体的网络就必须首先划定某个政策问题或项目,从而也就决定了网络的边界。由于利益相关性有强有弱,网络结构有松有紧,因此政策网络有时会表现为很强的包容性,如松散的议题网络;有时也会形成类似铁三角一样的政策社群。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的规模是具有弹性的,其成员是可以流动的,它的边界也会随着成员的增减而变动。此外,政策网络主体的行为不仅受到各种社会制度的影响,而且它们在相互作用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行动准则,会反过来制约和影响它们之间的互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