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一单跨钢筋混凝土排架柱厂房,跨度18m,柱高11.3m,上柱高3.8m,上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下柱截面尺寸为400mm×800mm,均为矩形截面柱,其计算简图见图7-15-1;建造于8度(0.2g)Ⅲ类场地上;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采用HRB335级钢筋,a s = =a=35mm,上柱每侧配3 18,下柱每侧配3 22。在对应的多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的主要结果如表7-15-1所示。

如不计竖向荷载所产生的弯矩,试问在对应的罕遇地震作用下,上柱的弹塑性层间位移Δu p (mm),下列哪一个数值最为接近?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1)根据《抗震规范》第5.5.4条1款的规定,排架结构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层间位移可取上柱进行计算。
(2)根据《抗震规范》第5.4.1条:
S=γ G S GEEh S Ehk =1.2S CE +1.3S Ehk
又根据《抗震规范》第5.5.2条的注,对排架柱,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
因此,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此时弹性层间位移

式中0.9为8度(0.2g)时,对应的罕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16为对应的多遇地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见《抗震规范》表5.1.4-1。计算结果如下:
①上柱:
②下柱:
(3)计算截面的实际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及ξ y
(7-15-1)
①上柱:

②下柱:

(4)上柱弹塑性层间位移验算。
上柱的ξ y 小于下柱,且小于0.5。根据《抗震规范》表5.5.4,当ξ y =0.32时,η p =1.92。

因此D是正确答案。
[点评] (1)公式(7-15-1)的证明。
对于在内力标准值作用下的大偏心受压、对称配筋的矩形钢筋混凝土柱,且材料强度指标取标准值时,根据《混凝土规范》公式(6.2.17-1)及公式(6.2.17-2),有:

于是得到:
(7-15-5)
在式(7-15-5)中以实配钢筋面积 代入, =f yk ,N k 改写为N GE ,从式(7-15-2)中求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