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唐山市某陶瓷生产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企业自行计算的会计利润总额如下表所示:

余额单位:万元

行次 项目 金额
1

一、营业收入

2000
2

减:营业成本

600
3 营业税金及附加 150
4 销售费用 500
5 管理费用 200
6 财务费用 53.1
7 资产减值损失 10
8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9 投资收益 200
10

二、营业利润

686.9
11

加:营业外收入

20
12

减:营业外支出

125
13

三、利润总额

581.9
2015年初,该企业聘请税务师对企业2014年度纳税情况进行审核,发现如下情况:
(1)“销售费用”中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350万元;销售部门人员工资奖金及办公费用100万元;样品费50万元,经查为领用的本公司生产的陶瓷产品,经审核生产成本合计为50万元,同类不含税销售价格80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50万元
贷:库存商品 50万元
(2)“管理费用”中有业务招待费50万元;允许扣除的低值易耗品摊销20万元;缴纳印花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款20万元。其余为管理人员工资、日常办公费用和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等。其中低值易耗品中有一部分是公司食堂自用的自产餐具,经审核生产成本为15万元,同类不含税销售价格为18万元,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5万元
贷:库存商品 15万元
(3)“财务费用”中有一年期向其他企业借款利息6万元,借款本金为100万元,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另有一年期银行贷款200万元,一年内支付利息8万元。
(4)经审核“资产减值损失”10万元,属于计提的生产设备的减值准备。
(5)“投资收益”200万元,均为直接投资于境内居民企业,取得股息所得。被投资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15%(被投资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6)“营业外收入”为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销售取得的含税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0万元
贷:营业外收入 20万元
(7)“营业外支出”中税款滞纳金1万元;环保部门的罚款1万元;合同违约金3万元;通过政府部门向社会的公益性捐赠120万元。
(8)“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各明细栏目反映,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合计400万元,其中残疾人的工资20万元、返聘退休人员工资10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合计60万元;发生职工教育经费12万元:拨缴工会经费10万元已取得相关工会拨缴款收据。
(9)审核“固定资产”账户,发现企业12月份购进一台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2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万元
贷:银行存款 23.4万元
已知:该企业2014年各月均有应纳增值税税额并都已经缴纳。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税率为3%。
要求:按照顺序回答下列问题,如涉及到计算需写出计算过程。
问答题 根据纳税人的资料和税务师审核发现的问题,指出企业流转税及其附加的纳税问题,并作出其调整分录。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指出企业流转税及其附加的纳税问题,并作出其调整分录
①自产货物用作样品,应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80×17%=13.6(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0
②自产货物用作职工食堂作为餐具,应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18×17%=3.06(77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6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600
③企业销售边角料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应计入营业外收入,而且应补缴增值税,应纳增值税=20÷1.17×17%=2.91(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9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9100
[提示] 营业外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之间的调整,借贷双方都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用进行处理。
④上述三项增值税的调整,应补征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合计=(13.6+3.06+2.91)×(7%+3%)=1.96(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9600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13700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5900
问答题 根据纳税人的资料和税务师审核发现的问题,指出影响企业所得税的事项及应如何作纳税调整。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指出影响企业所得税的事项及应如何作纳税调整
①自产货物用作样品,应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应以同类产品销售价格确定为视同销售收入,扣除产品成本,应纳税调整增加额=80-50=30(万元)。应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借方影响销售费用,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同时相应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②自产货物用作职工食堂作为餐具,属内部处置,企业所得税不视同销售,所发生支出允许税前扣除;企业自产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增值税应视同销售,这部分增值税影响借方“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可以在税前扣除;同时应补缴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可以在税前扣除。
③企业销售边角料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应计入营业外收入,而且应补缴增值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所以会计上应价税分离调增其他业务收入17.09万元,调减营业外收入20万元,调增增值税2.91万元;相应调整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可以在税前扣除。
所以销售(营业)收入=2000+80+17.09=2097.09(万元)。
④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2097.09×15%=314.56(万元),实际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350万元,按照限额扣除。纳税调增额=350-314.56=35.44(万元)
⑤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2097.09×0.5%=10.49(万元)小于50×60%=30(万元),所以只能税前扣除10.49万元。纳税调增额=50-10.49=39.51(万元)
⑥企业向其他企业借款的利息费用超过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部分不可以税前扣除。纳税调增额=6-100×(8÷200)=6-4=2(万元)
⑦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所以,应纳税调增10万元。
⑧“营业外支出”中:税款滞纳金1万元和环保部门的罚款1万元,不得税前扣除。
企业正确的会计利润总额=581.90-13.6(自产货物用于样品增值税视同销售调整的销售费用)-3.06(因自产餐具用于食堂增值税视同销售而调增的管理费用)-2.91(边角料价税分离缴纳的增值税)-1.96(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560.37(万元)
公益性捐赠的扣除限额=560.37×12%=67.24(万元),实际发生120万元,按照限额税前扣除。纳税调整增加额=120-67.24=52.76(万元)
营业外支出合计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1+52.76=54.76(万元)
⑨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工资可以税前扣除。残疾人员工资可以加计扣除20万元。
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400×14%=56(万元),实际发生63.06万元(考虑自产货物用作职工食堂作为餐具对福利费用的调整3.06)纳税调增7.06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400×2.5%=10(万元),实际发生12万元,纳税调增2万元。
职工工会经费扣除限额=400×2%=8(万元),实际发生10万元,纳税调增2万元。工资和“三项经费”合计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7.06+2+2)=8.94(万元)
⑩企业直接投资于境内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属于免税收入,应纳税调减200万元。
问答题 计算该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应纳税所得额=560.37+30+35.44+39.51+2+10+54.76-8.94-200=523.14(万元)
企业购置并使用符合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应纳企业所得税=523.14×25%-20×10%=128.79(万元)
问答题 填写下列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简表)。(无具体金额可填写“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
行次 类别 项目 金额
1




一、营业收入(填写A101010\101020\103000)

2

减:营业成本(填写A102010\102020\103000)

3

营业税金及附加

4

销售费用(填写A104000)

5

管理费用(填写A104000)

6

财务费用(填写A104000)

7

资产减值损失

8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9

投资收益

10

二、营业利润(1-2-3-4-5-6-7+8+9)

11

加:营业外收入(填写A101010\101020\103000)

12

减:营业外支出(填写A102010\102020\103000)

13

三、利润总额(10+11-12)

14






减:境外所得(填写A108010)

15

加:纳税调整增加额(填写A105000)

16

减:纳税调整减少额(填写A105000)

17

减: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填写A107010)

18

加: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填写A108000)

19

四、纳税调整后所得(13-14+15-16-17+18)

20

减:所得减免(填写A107020)

21

减: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写A107030)

22

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写A106000)

23

五、应纳税所得额(19-20-21-22)

24




税率(25%)

25

六、应纳所得税额(23×24)

26

减:减免所得税额(填写A107040)

27

减:抵免所得税额(填写A107050)

28

七、应纳税额(25-26-27)

29

加: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写A108000)

30

减: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写A108000)

31

八、实际应纳所得税额(28+29-30)

32

减: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33

九、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31-32)

34 应纳
税额
计算

其中: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35

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36 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37 附列
资料

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

38

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税额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
行次 类别 项目 金额
1




一、营业收入(填写A101010\101020\103000)

2017.09
2

减:营业成本(填写A102010\102020\103000)

600
3

营业税金及附加

151.96
4

销售费用(填写A104000)

513.6
5

管理费用(填写A104000)

203.06
6

财务费用(填写A104000)

53.1
7

资产减值损失

10
8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0
9

投资收益

200
10

二、营业利润(1-2-3-4-5-6-7+8+9)

685.37
11

加:营业外收入(填写A101010\101020\103000)

0
12

减:营业外支出(填写A102010\102020\103000)

125
13

三、利润总额(10+11-12)

560.37
14






减:境外所得(填写A108010)

0
15

加:纳税调整增加额(填写A105000)

232.77
16

减:纳税调整减少额(填写A105000)

50
17

减: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填写A107010)

220
18

加: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填写A108000)

0
19

四、纳税调整后所得(13-14+15-16-17+18)

523.14
20

减:所得减免(填写A107020)

0
21

减: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写A107030)

0
22

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写A106000)

0
23

五、应纳税所得额(19-20-21-22)

523.14
24




税率(25%)

25%
25

六、应纳所得税额(23×24)

130.79
26

减:减免所得税额(填写A107040)

0
27

减:抵免所得税额(填写A107050)

2
28

七、应纳税额(25-26-27)

128.79
29

加: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写A108000)

0
30

减: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写A108000)

0
31

八、实际应纳所得税额(28+29-30)

128.79
32

减: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

0
33

九、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31-32)

0
34 应纳
税额
计算

其中: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0
35

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0
36 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写A109000) 0
37 附列
资料

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

0
38

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税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