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大乘佛法的唯识学中,把人对境攀缘的妄心分为八个识。(1)眼识。眼能见,不是眼能见,而是识能见。(2)耳识。耳能听,不是耳能听,而是识能听。(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此都是和上述同一道理,皆为识之功用。此六识,是由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而产生的,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第六识意识并不是意识的本体,真正意识的体是第七识。第六识只是意的用。(7)末那识。“末那”是梵文,翻译成汉语为“染污”,所以又称为“染污识”。第七识的任务是把第六意识的用交给第八识,所以也叫“传送识”。第六识是依第七识而有的。第七识是根本意识,根本意识是意识之根,第六识是意识之用。(8)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转变过来,就是如来藏性。阿赖耶是梵语,翻译成中文为“含藏”。含藏就好像埋在地下的种子,还没有长出来的时候,就藏在泥土里。我们所接触的一切境界,无论是善是恶,是染是净,都放在第八识里,所以叫含藏识。
唯识宗认为,八识中的前五识只能了知自己界限以内的东西,不能代表其他识发生作用。而第六识则是由前五识所引,帮助它们发生作用。第七识末那识的作用是执定阿赖耶识为我,而反复思量。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合和体,也是无始以来生死流转的根本,是八识之总体,也是一切业力——善恶种子的寄托所在。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