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市是中部地区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级市。2007年,A当选×市人民政府市长。根据×市古城遗迹众多的特点,上任伊始,A提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修复古城的构想,希冀在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及城市面貌的同时发展地方经济。
方案定下来后,A开始踏踏实实地实施城市建设计划。在A的大力推动下,几年后,×市面貌焕然一新,古城修复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更可贵的是×市市民对A也更加敬重。A有了一个很好的群众基础。
2012年,A再次当选为×市人民政府市长。面对新的一届任期,A又提出了把×市打造成“雕塑之城”的设想,并很快付诸实施。正当×市在A的领导下如火如荼地发展的时候,上级组织部门决定调A到另一市担任市长。A服从组织决定离开×市的那一天,×市很多市民聚集到广场上签名请愿、打出横幅挽留A,场面十分感人。
据了解,×市市民之所以挽留A,一方面是因为A在任期间做了很多利民的事,群众想留住这样一个好官;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很多工程都是A在任期间实施并推动的,×市市民怕A走后继任者不会像A一样重视这些工程,×市的重建进程会因此受阻。
该事件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但并没有因此改变对A的调任决定,A仍然被调离了×市。为了缓和×市市民的担忧心理,×市党政领导对此先后表态:政府工作是连续的,“新官要理旧账”,×市政府是诚信政府,说话算数。
问题:
问答题
请你谈一下对×市市民集体请愿挽留A的看法。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市市民集体请愿挽留A主要是因为A在任期间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群众想留住一个对地方发展有利的领导。而在这当中也不免夹带有群众对领导干部更换的担忧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不过这也折射出一些问题。
一是制度性建设滞后,“人治”色彩浓厚。A在担任×市市长期间雷厉风行,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但这些举措都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政策实施上有极强的不稳定性,靠制度理念施政的意识不强,容易出现“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这也是×市市民担忧心理的来源。
二是领导干部调动随意性较强。尽管宪法和有关法律对政府的组成有着任期的规定,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仍有一部分领导干部是在任期中间发生职务变化的。这种不确定性的职务变动对干部本身和当地的发展多少会有些影响,也容易使工作在衔接上出现问题。
三是群众的意愿无法在领导干部调动中得以充分体现。我们党和政府的相关领导干部任用条例中都明确规定,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尽如人意。群众的意愿很难被重视,尤其是在领导干部的任用上。
四是群众利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当前,某些地方政府的不当作为导致地方百姓利益受损,群众合法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干群关系日益紧张,群众丧失了对政府的信任感。本案例中出现的市民挽留A的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群众对自身利益没有保障的焦虑心理。
问答题
如果B成为×市的继任市长,你认为B应该怎样回应市民群众的期待?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B作为继任者一定要向×市人民表明自己“新官要理旧账”的态度,把前任的工作延续下去。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向市民做出承诺,稳定市民的情绪。B首先要向市民承诺自己会继承前任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盲目地“另起炉灶”,重申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工作态度,坚决维护市民的合法利益,缓解市民的担忧心理。
二是充分调查研究,多与市民接触,及时解决遗留事项。要广泛收集民意,详细了解询问群众的意见诉求并及时研究解决。对上届班子因换届而未兑现的为民承诺事项进行梳理,区分轻重缓急,逐项研究解决。
三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出新的发展思路,让市民看到新希望。在继承原班子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和工作思路的同时,自己还要展现出新的精神气儿、新干劲儿和新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自己的形象树立好,把地方经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是加强制度化建设,用制度保障市民利益。着力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用健全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来维护、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