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主要分为三大阶段:首先是林则徐、魏源的初步认识;然后是太平天国洪仁玕的进一步认识;最后是王韬、郑观应的新闻思想深入认识。 (1)林则徐、魏源的初步认识 最先发现并重视近代报刊的官员是林则徐。他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人办的报刊,以了解和应对敌情。译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华外报有关政治、军事、贸易等方面的报道,以及对西方国家基本情况的介绍。 积极弘扬林则徐译报思想的是其好友魏源。1843年,《海国图志》正式出版,成为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巨著。魏源非常重视外报,在《海国图志》中阐述了他对西方报纸的看法,他以非常概括的文字揭示了报纸的社会政治功能。 从林、魏二人的主张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报刊传播信息的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创办近代化报刊的环境和条件,林则徐还只是组织译报而没有办报。 (2)太平天国洪仁玕的进一步认识 洪仁玕办报思想的渊源来自西方,是他参照西方的报业模式为中国规划的一幅发展新闻事业的蓝图。当时,西方国家的新闻业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处于商业报刊的发展时期,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操作原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其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制度保证。而当时的中国却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加上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主要靠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国人对近代报刊还是很陌生的,多数人不知报刊为何物。因此,把西方的新闻理论一下子引入中国加以实践,在当时的情形下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太平天国始终处于战争的氛围中,形势不稳定,不具备实施的条件。但是,洪仁玕为太平天国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办报思想,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却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从林则徐的译报、开眼看世界,到后来王韬的办报、宣传变法,洪仁玕的新闻理念设计是一个过渡环节,展现了中国新闻思想逐步递进的过程。 (3)王韬与郑观应的新闻思想 随着维新变法思潮在中国的萌芽和兴起,创办近代化的报纸成为先进知识分子的广泛要求,关于报纸的性质和办报的意义的讨论也就越来越多。继洪仁歼之后,比较系统地阐述自己办报主张的是王韬和郑观应。 以上关于办报的思想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爱国情怀,他们强烈希望报纸能够成为推动社会改革、使国家走向富强的舆论工具。同时,在他们的办报思想中也表达出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