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六层砖混结构住宅,剖面图见1-39-1,室内外高差为750mm,层高为2700mm,房屋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为Ⅱ类。
单选题 已知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5500kN,G2=G3=G4=G5=5200kN,G6=3900kN,则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与下列何值接近?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由《抗震规范》公式5.2.1-1,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FEk1Geq=0.16×0.85×(5500+5200×4+3900)=4107.2kN
[点评] 底部剪力法求地震作用时,注意多质点的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单选题 若已知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则二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占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比例与下列何值最接近?
  • A.11.1%
  • B.17.2%
  • C.15.5%
  • D.16.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抗震规范》公式5.2.1-2,各层的GiHi如表1-4 0-1所示,其中首层计算高度为2.70+0.75+0.50=3.95m。
        {{B}}各层的GiHi{{/B}}        表1-40-1
层 数 Gi(kN) Hi(m) GiHi(kN?m)
1 5500 3.95 21725
2 5200 6.65 34580
3 5200 9.35 48620
4 5200 12.05 62660
5 5200 14.75 76700
6 3900 17.45 68055
ΣGiHi 312340
则二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占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比例为:
[*]
[点评] 按《抗震规范》第5.2.1条的方法,求各层的地震作用时,注意H为质点的计算高度,不是层高。
单选题 厚度为190mm轴心压力作用下的配筋砌块剪力墙,计算高度为5.7m,砌体采用MU10砌块,孔洞率为δ=0.40,Mb10砂浆,Cb20灌孔混凝土,隔孔灌芯的灌孔率为P=0.5,纵筋为HRB335级Φ12@600,此砌块墙的承载力与下列何项数值(kN/m)最接近?
  • A.439
  • B.279
  • C.324
  • D.39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查《砌体规范》表3.2.1-3,MU10砌块、Mb10砂浆,f=2.79N/mm2(不需要对面积调整),Cb20灌孔混凝土[*]=9.6N/mm2,HRB335[*]=300N/mm2
按《砌体规范》公式3.2.1-1计算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g=f+0.6αfc=f+0.6δρfc=2.79+0.6×0.40×0.5×9.6=3.942N/mm2
配筋[*]
高厚比[*]
按照《砌体规范》公式9.2.2-2,稳定系数为:
[*]
按照《砌体规范》公式9.2.2-1,因无箍筋或水平分布筋,[*],受压承载力为:
[*]
[点评] 考生要注意计算轴心受压配筋砌块的受压承载力时,无箍筋或水平分布筋[*]项为0。
单选题 采用MU10普通烧结砖、M7.5水泥砂浆砌筑的圆形水池,池壁的环向拉力为55kN/m,则池壁的厚度与下列哪项数值最接近?
  • A.620mm
  • B.490mm
  • C.370mm
  • D.240mm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查《砌体规范》表3.2.2,M7.5水泥砂浆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为0.16MPa,根据《砌体规范》3.2.3条3款的规定,强度调整系数γa=0.8,则抗拉强度设计值ft=0.8×0.16=0.128MPa。
根据《砌体规范》公式5.3.1,取1m宽度的砌体进行计算,墙厚度[*]=429.6mm,取490mm。
[点评] 考生要注意水泥砂浆在受拉时,其抗拉强度调整系数与抗压是不一样的。
单选题 某建筑的外墙局部如图1-43-1所示,在验算壁柱间墙体的高厚比时,钢筋混何值接近时,圈梁可以视为壁柱间墙的不动铰支点?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砌体规范》第6.1.2条3款的要求,当b/s≥1/30时,圈梁可视作壁柱间墙的不动铰支点。则b≥s/30=7500/30=250mm>240mm。 根据《砌体规范》第7.1.5条3款,圈梁最小截面高度为120mm,则按照墙体平面外等刚度原则: [*] 解得h=136mm,取150mm。 [点评] 考生要注意圈梁最小截面高度为120mm的最低要求。
单选题 设计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时,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 A.扩展基础系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 B.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内的锚固长度la应根据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
  • C.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采用C15
  • D.当墙下条形基础承受轴心荷载时,基础台阶的宽高比应小于或等于2.5,此时地基反力可假定为直线分布。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1)A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第8.2.1条的规定,说法正确。 (2)B符合《地基规范》第8.2.3条的规定,说法正确。 (3)C不符合《地基规范》第8.2.2条第4款的规定,也不符合《混凝土规范》第3.4.1条及第3.4.2条的规定,说法不正确。 (4)D符合《地基规范》第8.2.7条第3款的规定,说法正确。 [点评] 除考虑说法是否符合《地基规范》第8.2.2条要求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外,尚应考虑到相关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从耐久性方面的要求,在其第3.4.1条及第3.4.2条中规定: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基础不应低于C30。结构工程师应学会掌握同一问题各有关规范的不同要求,全面考虑问题。
单选题 某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埋深为2.5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工程建设场地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及标准贯入锤击数情况如下:
①杂填土,层厚h1=2m,N63.5=2
②饱和粉细砂,层厚h2=3m,N63.5=3
③饱和细砂,层厚h3=4m,N63.5=4
④粉质黏土,层厚h4=4m,N63.5=5
⑤粉土,未穿透,N63.5=8
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地下水位约在地面下2m处。试问下列对该场地地基的液化判别说法哪项正确?
  • A.可初步判别土层②为不液化土层
  • B.该建设场地可初步判别可能存在液化土层,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
  • C.对该工程可不进行液化判别
  • D.场地上覆盖土层厚度满足初步不需判别液化条件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说法A符合《抗震规范》第4.3.3条第1款的规定,说法正确。 说法B、C、D均不符合《抗震规范》第4.3.2条及第4.3.3条的规定,说法不正确。 [点评] 地基液化会造成建筑物震害严重,对饱和砂土及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结构工程师应掌握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的条件。
单选题 某钢筋混凝土墙下扩展基础,基础底部承受上部结构传来偏心荷载,其单位长度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为:轴向压力Fk=250kN/m,弯矩Mk=145kN·m/m,基础埋深为1.5m,其剖面图见图1-46-1,试问验算地基承载力时,基础底部的最大压应力与下列哪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基础自重及基础上土重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地基规范》第5.2.2条取1m长的基础进行计算。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Gk=1.5×2.3×20=69kN/m
偏心距[*]基底出现拉应力,应采用式5.2.2-4计算:
[*]
其值与B项最接近。
而A错误在于采用式(5.2.2-2)计算;C未考虑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Gk且采用式(5.2.2-2)计算。D未考虑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土重。
[点评] 对承受偏心荷载的扩展基础,必须根据作用在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偏心距P。小于或大于b/6(6为弯矩作用平面内基础宽度),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确定基础最大压力,这点必须引起注意。
单选题 某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多层工业厂房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3.5m×3.5m埋置在距室外地面下2m处的非饱和稍密粉砂层上,粉砂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为18kN/m3,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为l9kN/m3,问当需要验算该基础底面的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时,经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与下列何值(kPa)最接近?
  • A.130kPa
  • B.253kPa
  • C.230kPa
  • D.345kPa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1)先按《地基规范》确定宽深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按公式(5.2.4)计算,已知fak=130kPa,b=3.5m,d=2m,查表5.2.4ηb=2.0,ηd=3.0,因此经宽深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fa
fa=fakbγ(b-3)+ηdγm(d-0.5)=130+2×19×(3.5-3)+3×18×(2-0.5)=230kPa
(2)再按《抗震规范》公式(4.2.3)确定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faE
查表4.2.3得粉砂的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ζa=1.1。
faEafa=1.1×230=253kPa与B最接近。
而A错误在于未经任何调整直接计算;C则仅进行宽深修正;D查表4.2.3发生错误,取ζa=1.5。
[点评] 确定地基抗震承载力时,应注意两点:
①先要根据《地基规范》确定经宽深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
②再根据《抗震规范》确定地基抗震承载力。
此外,应记住对下列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1)《抗震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2)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下列建筑:
①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②砌体房屋;
③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4m以下的一般框架房屋;
④基础荷载与③项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和多层混凝土结构抗震墙房屋。
单选题 某建筑拟修建于山坡顶部,该建筑的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应定为二级。为保证该建筑的安全需进行边坡工程详勘,其勘探线垂直于边坡走向布置。试问沿每条勘探线的勘探点间距(m)可按下列哪项数值布置?
  • A.10
  • B.20
  • C.25
  • D.4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第4.2.5条,对安全等级为一、二、三级的建筑边坡工程勘探点间距作出规定: 二级为15~20m,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而A为一级的勘探点距离,不是正确答案。C为三级的勘探点距离,不是正确答案。D的距离太大,不能用于各种安全等级,是错误数值。 [点评] 结构工程师应对建筑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划分及勘察有关基本规定有所了解。
单选题 某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时进行的土层剪切波速测量结果如表1-4 9-1所示,试问该场地类别应判为下列哪类场地?
            土层剪切波速      表1-49-1
土层序号 岩土名称 土层厚度(m) 自地面算起的
深度(m)
土层平均剪
切波速( m/s)
覆盖层厚度(m)
1 杂填土 1.2 1.2 80 51.2
2 粉质黏土 5.0 6.2 179
3 粉土 3.0 9.2 191
4 粉砂 4.0 13.2 170
5 中砂 8.0 21.2 240
  • A.Ⅰ类
  • B.Ⅱ类
  • C.Ⅲ类
  • D.Ⅳ类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按《抗震规范》第4.1.5条计算等效剪切波速vse
先求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t:今由于覆盖层厚度大于20m,因此计算深度d0取20m。此外,第5层的计算厚度取6.8m。
[*]
查《抗震规范》表4.1.6该场地应判为Ⅲ类,即C项正确。
[点评] 建筑场地类别是抗震设计中必需的设计参数之一。结构工程师应掌握如何根据岩土工程勘测时所得的剪切波速资料判别场地类别的基本知识。
单选题 某属《抗震规范》第4.2.1条规定的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的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其基础埋深为4m,岩土工程勘察时,15m范围内的土层为新近代土,各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如表1一50-1所示。
            标准贯入锤击数      表1-50-1
土层序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土层底面自地面
算起的深度(m)
饱和土标准
贯入点深度(m)
标准贯入锤击数
1 杂填土 2 2      
2 粉土 3.5 5.5 2.5 5
3 粉砂 4.5 10 7.0 12
4 细砂 5.6 15.6 11.0 23
5 中砂 3.1 18.7 1 27
地下水位深度为2m(自地面算起)上覆盖层非液化土层厚度为2m,问该建筑物地基饱和土层应判别为液化土层的是下列哪项?
提示:粉土的黏粒含量为9%。
  • A.均不液化
  • B.均液化
  • C.粉土及粉砂层
  • D.粉土、粉砂及细砂层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1)首先应根据《抗震规范》第4.3.3条进行初步判别。但均不符合可判为不液化土层或不考虑液化影响的地基。需作进一步判别。
(2)然后根据《抗震规范》第4.3.4条确定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cr。由于基础埋深小于15m,仅需判别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的各土层是否液化。按公式(4.3.4)计算:
[*]
对粉土层:
今N0=12(查表4.3.4),ds=2.5m,dw=2m,ρ=9%,β=0.95
得[*]
对粉砂层:
今N0=12,ds=7m,dw=2m,ρ取等于3,β=0.95
得[*]
对细砂层:
今N0=12,ds=11m,dw=2m,ρ取等于3,β=0.95
得[*]
因此该建筑物基础下方的土层可能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时液化的土层是粉土及粉砂层。
[点评] 抗震规范第4.3.4条规定:当饱和砂土、粉土的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20m范围内的液化;但对规范规定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各类建筑,可只判别地面下15m范围内土的液化。此项规定结构工程师应掌握。
单选题 某毛石砌体挡土墙,其剖面如图1-51-1所示。墙背直立、排水良好,墙后填土与墙齐高,其表面倾角为15°,填土表面无活荷载,填土采用粉质黏土,其重度为19kN/m3,干密度大于1.65t/m3,土对挡土墙的摩擦角δ=0.5φ(φ为墙背填土的内摩擦角),试问主动土压力Ea(kN/m)与下列哪项数值最接近?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Ea应按《地基规范》公式(6.6.3-1)及附录L计算。
依据本题条件应查图L.0.2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k。(四),当β=15°,α=90°时查得ka=0.29。此外由于挡土墙高度为5m主动土压力应乘以增大系数1.1。
[*]
而A未乘主动土压力增大系数φc;B、C则均为查表求ka有错误。
[点评] 《地基规范》附录L中列出主动土压力系数ka的计算公式,但由于计算麻烦,因而给出在符合一定填土质量要求情况下的简化计算图表L.0.2,结构工程师应记住应用这些图表时有其适用范围。
单选题 某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Ea=70kN/m作用位置离墙底部距离为Z=1.5m,其剖面如图1-52-1所示,挡土墙的自重G为200kN/m,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μ=0.5,试问该挡土墙抗滑移稳定性的安全系数K(即抗滑移效应与引起滑移效应的比值)与下列哪项数值最接近?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挡土墙抗滑移稳定性的安全系数K应按《地基规范》公式(6.6.5-1)计算。 [*] 其余A、C、D均不是正确答案。 [点评] 关于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中的如何进行抗滑移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已修改为应符合有关设计规范的具体规定;原来《荷载规范》中的关于永久荷载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在验算结构倾覆或滑移时取0.9的规定已取消,这一修改解决了不同规范之间的不协调性。此项修改内容结构工程师应该了解。
单选题 某挡土墙受力情况及剖面与图1-52-1题52完全相同,试问此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即稳定力矩与倾覆力矩的比值)与下列哪项数值最接近?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的安全系数K应按规范GB 50007-2002公式(6.6.5-2)验算。 [*]
单选题 某建筑物位于稳定山坡坡顶处,其基础为条形基础,其宽度为1.5m,埋深2m,山坡坡角为35°(图1-5 4-1),问条形基础外边缘应至少距离坡顶边缘处z方能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其值(m)与下列哪项数值最为接近?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应按《地基规范》公式(5.4.2-1)确定x: [*] 但根据《地基规范》第5.4.2条规定,因本题基础垂直于坡顶边缘线的边长为1.5m,x值不得小于2.5m。因此与B项最为接近。 [点评] 《地基规范》公式(5.4.2-1)及公式(5.4.2-2)关于计算土坡坡顶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适用于稳定的土坡上的建筑物,在应用时必须注意此适用范围。
单选题 某条形基础底部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自基础底部算起的首层土压缩模量Es1=10MPa,第二层软弱土压缩模量为Es2=2MPa,基础宽度为1.5m(图1-55-1),第二层软弱下卧层顶面至基础底面的距离为3m,问基础底部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θ应取下列哪项数值?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θ应按《地基规范》表5.2.7采用。根据本题条件[*]=2,因此θ应取25°,与B项数值相符。 [点评] 验算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是设计天然地基上的基础时经常遇到的问题。结构工程师应熟练掌握规范中有关的规定。
单选题 已知条件同题55,基础底面由上部结构传来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k=150kN/m,问在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标准值pz(kPa)与下列哪项数值最接近?
提示:基础及其上的土层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A.33 B.42
C.51D.6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应根据《地基规范》公式(5.2.7-2)计算:
[*]
与A相符。而其余B、C、D均因计算过程错误为不正确数值。
单选题 某非抗震设计正方形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承受上部结构传来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压力设计值Nk=300kN,基础埋深在地面下1.5m处,基础底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初步估算该独立基础所需的每边长度(m)与下列哪项数值最接近?
提示:不考虑基础宽深修正对基础尺寸的影响。
  • A.2.1
  • B.2.3
  • C.2.5
  • D.3.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对承受轴心压力的基础,所需的基础底面积A应采用下式计算:
[*]
今f可取fak=100kPa,Nk=300kN,[*]=20kN/m3([*]为基础及以上土层平均加权重度):d=1.5m,得

[*]
与A项最接近。其余B、C、D均因计算错误不正确。
[点评] 公式(1-57-1)中地基承载力厂应取经宽深修正后的fa,但作为估算可取fak。若所得的基础宽度大于3m,则应考虑进行宽度修正;此外由于基础埋深超过0.5m时也应进行深度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