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情:
    乡政府领导甲为某个项目向县财政局申请20万元拨款时,财政局长乙要求乡政府申请50万元拨款,然后将30万元给自己,50万元拨给乡政府后,甲将其中的30万元交给乙。(事实一)
    村民丙有求于甲,甲委托丙负责装修其刚购入的一套住房,在未作预算的情况下,丙让丁垫资装修,装修款共花去180万元,甲最后只支付了100万元,丙表示余款不用支付了,此后,丙另向丁支付了20万元装修款,并许诺给丁介绍其他业务,丁表示不要剩余的60万元装修款。(事实二)
    甲为得到提拔,将价值20万元的古董伪装成价值100元的工艺品送给上级领导张某,张某事后发现自己接受的不是小额礼品,而是价值20万元的古董,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担心被查处而全部退还,后来认为风声已过,又向甲索回已退还的古董。(事实三)
    村民丙请国有供电所抄表员李某帮忙,让李某从其负责的电表箱中牵出一根电线为其免费供电,并送给李某3万元,于是李某为丙安装了一根电线,至案发时造成国家电力损失价值30万元。(事实四)
    问题:
问答题 1.  事实一,甲、乙的行为如何定性?犯罪数额是多少?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甲、乙构成贪污罪的共犯,犯罪数额均为30万元。
   表面上看,似乎是甲行贿,乙是受贿,实际上是乙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贪污财政局的公款,甲与乙构成贪污罪的共犯。如果乡政府原本申请50万元用于某个项目,获得50万元拨款后,甲为了感谢乙将其中部分钱款给乙的,乙构成受贿罪。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  事实二,甲、丙的行为如何定性?犯罪数额是多少?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甲成立受贿罪,受贿数额为80万元,丙成立行贿罪。
   本案中,甲仅向丙支付100万元,丙表示不受余款时,就意味着贿赂已经完成(债务的免除),甲从丙处实际得到的财产利益是80万元,这便是受贿的数额,丙虽然另外仅向装修者丁支付了20万元,但20万元不能视为甲受贿的数额。
【答案解析】
问答题 3.  事实三,甲、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犯罪数额是多少?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甲成立行贿罪,张某成立受贿罪,受贿的数额是40万元。
   甲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向上级领导张某行贿,构成行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张某第一次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了价值20万元的古董,构成受贿罪,第二次又利用职务便利索回该古董,又构成索取型受贿,因此数额累积计算为40万元。
【答案解析】
问答题 4.  事实四,丙的行为如何定性?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对丙应以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和盗窃罪,实行并罚。
   由于电力工作人员李某没有被骗,丙不成立诈骗罪。由于李某抄表性质上是劳务,没有从事公务,不是国家工作人员,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李某受贿后与丙共同实施了盗窃电力的行为,因此,对丙应以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和盗窃罪实行并罚。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