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让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厚重的文化以文化遗产的存在方式星罗棋布于神州大地。文化遗产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文化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一位西方哲学家曾说过:文化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左右轮。这也强化了一点观念,即文化遗产所透析的文化本身,是伴随着社会经济一同发展的。
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化遗产也遭到了各式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都造成了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妥善的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损害,似乎一夜之间,经济的发展成了文化的掘墓人。人们不禁要问:当代经济的发展能否跟文化发展共存呢?答案是肯定的。转变思想,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传承中华文化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不二良方。要使文化与发展紧密相拥,在采取措施保护文化的载体文化遗产上就应该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重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保护工作体系是前提。针对我国当前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明确文化遗产保护的地理空间等范围,对于破坏或损毁文化遗产的行为,要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处理文化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关键。地方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等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适度开发,在广邀专业人士研讨的基础上出台可行性开发方案,做到在充分发掘文化遗址经济价值的同时,又能实现当下环境最大程度保护和传承文化的目的,同时针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变模式问题,要考虑利用其蕴含的文化信息进行深度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并焕发新生。
扩大筹资渠道,提高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量和使用效率是重点。要投入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成立由政府保障、企业投资与个体公民自觉捐款形式营建的专项维护基金。充分使用资金,配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研究更科学的保护措施。
加强宣传力度,使文化遗产保护思想深入至社会心理层次是补充。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最终调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为文化遣产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精华沉淀,解决好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问题,就是解决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所出现的冲突问题。这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把握,共谱文化与经济共同发展的和谐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