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河北省多地企业被征“过头税”,部分县税额可议
在河北省的沧州、衡水等市的多个县,因企业不景气,税收任务难完成,出现了补交税和提前收税等征“过头税”的现象。在有些县,企业的纳税额可议。
“过头税”是地方政府出于各种目的过度征收税务的俗称。概括而言,有时间上的“过头”和幅度上的“过头”两大类。征“过头税”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三令五申不允许征“过头税”,在河北的沧州、衡水等市的多个县,仍出现了“补交税”和“提前收税”等征收“过头税”的现象。诸多当地中小企业被国税局列入约谈名单,面对企业的诉苦,企业的纳税额甚至可议价。据介绍,受房地产、汽车行业不景气等影响,当地税收量较往年下降,而另一方面,税务部门要完成的任务量则较往年更大。
10月27日、28日是周末,献县国税局几名稽查局人员放弃了休息,坐在办公室里对不断赶来的企业人员“做工作”。这天上午,三三两两的企业主绕过办税大厅,带着大捆现金,径直到稽查局办公室“交税”。也有人在办公楼下不停打电话,找关系,希望能少交。“找人(托关系)了,本来要10万,已经说好了,4万。你找人了吗?”一名开奥迪的企业主问。“找了,还是太多。”另一名企业主摇摇头离去。“5万不行,3万行吗?”办公室内,一名工作人员微笑着看着一名企业主说,“3万不行,2万行吗?”企业主苦笑,直喊“太多”。
张顺是河北沧州市献县的一名加工企业的老板。10月底,他接到献县国税局稽查局打来的电话,让他去一趟国税局。电话中对方未说什么事。10月29日,张顺来到国税局。他看到有几名企业主在楼道等候。一个人出来,一个人被叫进去,单独谈话。张顺说,当他进入4楼稽查局的办公室,一名被称作“郭局”的工作人员在等候。对方扫了一眼桌上名单,告诉他要补交几万块钱税款。“我没欠过税,交的什么钱?”张顺不解。“我们局长说了,先交了(钱)再说。要不你就把账本抱来”“郭局”告诉张顺,因经济不景气,企业收入减少,国税局今年的任务完不成,企业要做点贡献,补交的是去年、前年的税。
稽查局办公室的办公桌上,放着几张打印纸,记录着30余家企业2011年、2012年的纳税情况。其中,7家企业标注了需要交款的金额,从8000元至2万元不等。其中一家机械公司,原写着“2万元”后被划掉,改成了“1.5万”,旁边标注“已谈”。做了许多年生意,遇到“加税”还是头一遭。张顺不断摇头叹气,说今年本来生意就难做。“不交,就把账本抱来”很有震慑力。在“郭局”所在办公室的角落里,已堆有几沓账本。张顺心里很明白,一旦把账本交到国税局,“说不定就能查出问题”。“那些怕查出问题的估计都得交,交钱比罚款好听啊。你看那些抱账本的,人家不怕。”张顺说。
企业主李建国也被要求再交税。他说乡税务所要他交七八万元,相当于他全年纳税额的五六倍,是他多半年的利润,“这钱交不起”。乡税务所给了李建国一个办税员的银行账号,而非对公账户。李建国说他交不起这个“过头税”。他称他的企业往年生意红火时,一年也就赚一二十万。今年市场行情不好,加上原材料上涨,产品几乎没有利润。李建国说他不怕查账本,不过他怕的是查不出问题,将来生意也难做了。
献县国税局副局长说,今年完成税收任务有很大困难,副县长让多想想办法,但从未说“摊派”。
问题:你认为河北省国税部门有哪些做法是错误的?为什么?你有哪些改进建议?
无(1)河北省国税局的错误做法
①企业的纳税额可议,破坏了税收的特点,不符合税法的规定;
②出于各种目的过度征收税务,出现了“补交税”和“提前收税”等征收“过头税”的现象。诸多当地中小企业被国税局列入约谈名单,面对企业的诉苦,企业的纳税额甚至可议价。
③非法征集税收,滥用权力;
④征税程序不合理,没有明确告知被征收入的征税理由,反而以查账本威胁企业;同时,所征税收的去向不合理,“乡税务所给了李建国一个办税员的银行账号,而非对公账户”,容易导致税收被非法使用。
⑤追求征税工作完成的效率与结果,而忽视国税局本身的职责,在“完成税收任务有很大困难”的背景下,滥用征税权。反映当地国税部门仍以效率为工作的指标,片面追求效率。
(2)错误的原因
①税收是我国政府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河北省国税部门的做法,首先是不合理的征税,没有法定的征税理由;同时,征税可商议,破坏了税收的固定性,会在当地造成不良的影响,影响当地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②国税局出于各种目的过度征收税务,是对自身职责的违背与不负责任。仅仅为完成工作任务等原因就向企业大量征税,这是明显的不合法也不合理行为。
(3)改进的建议
①科学征税、合理征税,而不是过度征税。国税局应当综合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征税标准,并且征集社会的意见,而不是为完成单方面制定的征税指标,大量征税。国税局在征税的过程中应当坚持自身的法定职责,不能越位、缺位,也不能滥用权力。
②加强对国税局征税的监督,引入企业与社会监督,国税局应向社会公开征税原因、标准、征税结果以及税收使用的情况,防止以其他名目征集社会资源,导致腐败与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