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1)多拉德的挫折-侵犯理论 该理论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多拉德等人的最初理论观点,可以概括为三点:①侵犯的强度同目的受阻的强度成正比例关系;②抑制侵犯的力量,同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的强度成正比例关系;③挫折强度一定的情况下,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可见该理论认为挫折与侵犯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 (2)米勒对挫折-侵犯理论的修正 米勒在《挫折-侵犯假说》一书中,修正并扩充了挫折-侵犯理论的内容。他认为挫折作为一种刺激,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不同反应,侵犯反应只是其中一种形式而已。挫折的存在,不一定会导致侵犯行为;但是,侵犯行为肯定是挫折的一种结果。实际上,米勒保留了挫折-侵犯理论的前半部分观点,修正了其后半部分,他把挫折与侵犯之间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修正为一对多的关系。 (3)伯克威茨对挫折-侵犯理论的修正 伯克威茨认为,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即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外在环境的侵犯线索是使内在侵犯冲动形成实际表现的必要条件,并且侵犯行为的反应强度取决于其唤起程度。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实际上,伯克威茨把原来的挫折-侵犯理论中挫折与侵犯之间一一对应关系引申为多对一关系,即一种侵犯行为的最终产生,除了受到挫折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到诸多的其他因素影响。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