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1.题目:必修第二册《机械能守恒定律》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4)要结合生活实际。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教学目标:
1.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初步建立能量观念、体会守恒思想。
2.会用能量观念分析具体实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3.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
4.会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体会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便利性。
教学重点: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用多媒体展示下述物理情景:A.运动员投出铅球;B.弹簧的一端接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另一端和滑块相连,让滑块在水平的轨道上做往复运动。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本节课结束时的反馈埋下伏笔。同时为下面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二、新授
环节一:初步感知
(演示实验)依次演示自由落体、竖直上抛、滚摆、单摆和弹簧振子,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观察、体验到高度大时速度小,速度小时高度大,进而得到重力势能大时动能小,势能小时动能大。在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得出重力势能增大(减小)的过程就是动能减少(增大)的过程。
(题目)在图8.4-3中,物体在某一时刻处在高度为hu的位置A,这时它的速度是V。经过一段时间后顺着光滑斜面,物体下落到高度为h2的另一位置B,这时它的速度是V。分析动能的变化,与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
最后得出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从动能定理考虑:
从物体重力势能变化考虑:
从以上两式可得:
(结论)这就是说,重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把上式移项后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