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甲公司的财务经理在复核2013年度财务报表时,对以下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正确性难以作出判断:
(1)为减少交易性金融资产市场价格波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2013年1月1日,甲公司将所持有乙公司股票从交易性金融资产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2013年1月1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票共计300万股,其中200万股系2012年1月5日以每股12元的价格购入,支付价款240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8万元;100万股系2012年10月18日以每股11元的价格购入,支付价款110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4万元。
2012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0.5元。甲公司估计该股票价格为暂时性下跌。
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持有的乙公司股票按照年末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并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当日,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10元。
(2)为减少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从2013年1月1日起,甲公司将出租厂房的后续计量模式由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并将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甲公司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系一栋专门用于出租的厂房,于2010年12月31日建造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用于出租,成本为8500万元。
2013年度,甲公司对出租厂房按照成本模式计提折旧,并计入当期损益。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的情况下,甲公司对出租厂房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出租厂房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计提折旧,预计使用2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在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情况下,甲公司出租厂房各年年末的公允价值如下:2010年12月31日,8500万元;2011年12月31日,80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7300万元;2013年12月31日,6500万元。
(3)2013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购入丙公司发行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35万张,支付价款3500万元。该债券每张面值100元,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6%,利息于每年年末支付。甲公司将购入的丙公司债券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所持有丙公司债券的50%予以处置,并将剩余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剩余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850万元。除丙公司债券投资外,甲公司未持有其他公司的债券。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因素。
要求: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问答题
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2013年1月1日将持有乙公司股票重分类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同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票进行重分类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判断依据: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更正的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3500(2400+1100)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6.2(362×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25.8(362×9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62(3512-300×10.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3512(2400+1100+8+4)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350(3500-300×10.5) 其他综合收益 362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费用12万元(8+4)计入其入账价值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0 贷:其他综合收益 150[(10.5-10)×300] 注:甲公司将交易性金融资产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2013年12月31日已借记“其他综合收益150”,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0”,追溯调整时应冲销该笔分录,并做以下会计分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150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根据资料(2),判断甲公司2013年1月1日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同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甲公司变更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并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判断依据: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不可以从公允价值模式变更为成本模式。 更正的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85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680[(8500-0)÷25×2] 盈余公积 52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68[(1200-680)×90%] 贷:投资性房地产 8500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1200(8500-7300) 注:假定采用成本模式时,该投资性房地产已计提折旧的年份为2011年、2012年。 冲销2013年多计提的累计折旧 借: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340[(8500-0)÷25] 贷:其他业务成本 340 确认2013年应记录的公允价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0(7300-6500) 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800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根据资料(3),判断甲公司2013年12月31日将剩余的丙公司债券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依据;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编制更正的会计分录;如果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正确,编制重分类日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甲公司将剩余丙公司债券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正确的。 判断依据:甲公司因持有至到期投资部分的金额较大,且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中所允许的例外情况,使该投资的剩余部分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将该投资的剩余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剩余部分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由于该债券为平价发行,因此不产生利息调整,2013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则剩余部分的账面价值=3500÷2=1750(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8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750 其他综合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 100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固定资产
2014年5月31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经过与乙公司的协商,甲公司决定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办公楼、机器设备和库存商品换入乙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10辆货运车、5辆轿车和15辆客运汽车。
(1)甲公司办公楼的账面原价为24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96万元,公允价值为190万元;机器设备系由甲公司于2011年购入,账面原价为12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60万元,公允价值为80万元;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为320万元,市场价格为400万元。
(2)乙公司的货运车、轿车和客运汽车均是2012年初购入,货运车的账面原价为24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72万元,公允价值为240万元;轿车的账面原价为30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35万元,公允价值为250万元;客运汽车的账面原价为32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96万元,公允价值为210万元。另外,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乙公司67.4万元,其中包括由于换出和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不同而支付的补价30万元以及换出资产销项税额与换入资产进项税额的差额37.4万元。
假定甲公司和乙公司都没有为换出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换入乙公司的货运车、轿车、客运汽车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乙公司换入甲公司的办公楼、机器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和管理,换入的库存商品作为原材料使用和管理。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甲公司、乙公司均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甲公司交换办公楼需要按照5%缴纳营业税,计税价格等于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市场价格。
要求:编制甲公司和乙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1)甲公司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30÷(670+30)=4.29%<25%。因此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条件。 (2)甲公司为了拓展运输业务,需要货运汽车、轿车、客运汽车等;乙公司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办公楼、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换入资产对换入企业均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该项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同时,各单项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可靠计量。 (3)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①换出办公楼应交的营业税税额=190×5%=9.5(万元)。 换出设备、库存商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80+400)×17%=81.6(万元)。 换入货运车、轿车和客运汽车的增值税进项税额=700×17%=119(万元)。 换出资产销项税额与换入资产进项税额的差额=119-81.6=37.4(万元)。 ②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如上所述,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670(万元),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700(万元)。 ③计算换入资产总成本。 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670+30+0=700(万元)。 ④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成本。 货运车的成本=换入资产总成本×货运车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700×(240÷700×100%)=240(万元)。轿车的成本=700×(250÷700×100%)=250(万元)。 客运汽车的成本=700×(210÷700×100%)=210(万元)。 ⑤相关会计分录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40000 累计折旧 1560000 贷:固定资产——办公楼 2400000 固定资产——机器设备 12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9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95000 借:固定资产——货运车 2400000 固定资产——轿车 2500000 固定资产——客运汽车 2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119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135000 主营业务收入 4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816000 银行存款 674000 营业外收入 565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200000 贷:库存商品 3200000 其中,营业外收入=换出办公楼和设备的公允价值-换出办公楼和设备的账面价值-换出办公楼缴纳的营业税=(190+80)-[(240-96)+(120-60)]-9.5=56.5(万元)。 (4)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①换入机器设备、库存商品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甲公司换出机器设备、库存商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81.6(万元)。 换出货运汽车、轿车、客运汽车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甲公司换入货运车、轿车和客运汽车的增值税进项税额=119(万元)。 ②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700(万元)。 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670(万元)。 ③确定换入资产总成本。 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收取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700-30+0=670(万元)。 ④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成本。 办公楼的成本=670×(190÷670×100%)=190(万元)。 机器设备的成本=670×(80÷670×100%)=80(万元)。 原材料的成本=670×(400÷670×100%)=400(万元)。 ⑤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5570000 累计折旧 3030000 贷:固定资产——货运车 2400000 固定资产——轿车 3000000 固定资产——客运汽车 3200000 借:固定资产——办公楼 1900000 固定资产——机器设备 800000 原材料 4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816000 银行存款 674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57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190000 营业外收入 1430000 其中,营业外收入=换出货运车、轿车和客运汽车的公允价值-换出货运车、轿车和客运汽车的账面价值=700-(860-303)=143(万元)。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