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孝公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卒用鞅法, 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 材料二: 卫鞅日:“……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常人安于故 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三: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臣,凡三十一县,为田 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材料四: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 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 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问答题 写出对商鞅的不同称呼,并简述理由。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商鞅姓公孙,名鞅;因出生于卫国,而称卫鞅;因在秦以功封于商,而称商君、商鞅。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根据材料及你所掌握的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制定十二级爵,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废除分封 制,实行县制;居民登记户籍,实行什伍制度,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相互纠察,行“连坐之法”;迁都成阳,以适应向东发展的需要;制定秦律;焚诗书,禁游学。 ②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统一度 量衡。 ③社会方面。推行小家庭政策,凡一户有两人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加倍征收 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而居。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措施得当,又得到国君秦孝公的坚定支持,成为战国时期 最典型、最深刻、最彻底的政治改革。改革前,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远落后于关东六国,改革也远较六国为迟。商鞅变法促进了泰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 秦统一后的许多重要制度,在商鞅变法时都已开始实行。如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 制。在经济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也是如此,如统一度量衡。为统一思想,在李斯的建议下实行的焚书(规定除《秦纪》外,六国史书一律烧掉;《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外,其他人不得收藏,全部烧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不在禁止之列),跟商鞅的做法也如出一辙。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