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给定材料:
1.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给烟台市福山区福新街追垆上村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习近平在信中说:“改变农村面貌,帮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推动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需要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需要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不懈努力,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数十万大学生走进农村,热情服务,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你们的付出和贡献,农民群众有着真切的感受,我看到很多反映大学生村官事迹的材料,为你们的进步和成绩感到高兴,希望你们所有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职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鼓励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个人要想有作为,去基层历练是很好的选择,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需要、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历史证明,青年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联,才能大有作为。从追随革命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到“愿为祖国献青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约定“20年后来相会”的80年代新一辈,到追寻红色足迹的80后、90后……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用激情与行动,表明他们无愧于党的期待、无愧于人民的厚望、也展示他们必将无愧于使命的召唤。
伟大的革命需要宏伟的设计,伟大的设计更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才来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现实,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广大青年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扎根基层、坚忍不拔、甘于吃苦、平实做人,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
2.2013年6月8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河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了解毕业生的希望、要求和找工作的困难,当听到在场的一些同学自愿到西部工作时,他鼓励大家说:基层最锻炼人,农村孩子公平接受教育的关键是要有师资,你们是打开他们心灵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2013年8月,李克强在甘肃考察时,来到兰州大学就业促进中心,与正在找工作的同学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打算,给他们鼓劲打气。他说,大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你们的求职就业,政府、学校都会关心到底。得知学校鼓励毕业生留在西部特别是到基层就业,李克强说这是很好的磨练,会有大作为。李克强鼓励大学生们要勇于创新,年轻人要更好地运用自己“知识本钱”服务社会,创造财富。这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
2013年9月10日,李克强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与中外企业家代表举行对话交流时说,中国传统文化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其实在每个领域,即使看似是很平凡的,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大学生、研究生,也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另外,获得理想的职业、走到高端的岗位往往也是从底层做起的,我并不想把“总理”和“农民”这两个岗位做贵贱之分。我也可以告诉大家,在几十年前我就是农民。当年我当农民的经历对我今天担任总理职务受益匪浅。
3.随着“三支一扶”等政策的实施,成千上万大学生充实了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师资力量,给那里的学生们开设了英语课和计算机课,使他们逐渐与城市的孩子同步,更多的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然而,面对这些高知识水平、高学历层次年轻老师的加入,乡村小学的校长们在欢迎的同时,心里却多少有些“发愁”。有些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大学生,难以融入农村的平淡与贫困,更不知如何与叛逆的留守儿童沟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调,与学生缺少互动,面对调皮学生束手无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再加上很多年轻老师不能很快适应乡村生活,工作和生活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4.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比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物品,导致农村环境不断恶化,耕地、生物资源衰减,土地日趋贫瘠,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有些地区的农村还成了城市垃圾的转移地。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不仅影响镇容村貌,更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乡镇污水管网基本不配套,绝大多数是无序排放。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为此,各地也都想了不少办法,其中也包括一些禁令,但总体而言,成效不明显。每到农忙时节,很多地方照样“狼烟四起”。因为焚烧秸秆导致飞机无法降落、高速公路无法通行、大雾锁城,烟味刺鼻的事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关键是秸秆没有去处,只能一把火烧了!”靖江市生祠镇新丰村农民老王说,“其实农民也不想焚烧秸秆,谁帮我们把秸秆弄走,我们一分钱也不要。”问题就是弄不走。收割机收割之后,要么就是留了很高的茬在田里,没法处理;要么就是秸秆散落在田里,无法打捆。最省事的办法就是付之一炬,或者干脆推到河里。
5.国家陆续出台“三支一扶”等政策选派优秀高校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支教、支医等,目的就是选拔大学生到基层农村接受锻炼,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在专业知识政策理解能力、工作执行力、学习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身处基层一线的大学生,站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他们践行群众路线,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更好地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争当服务群众的排头兵。
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服务的大学生张洪虎说,村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就立即抽出时间走村串户,了解乡亲们的期盼和建议。“村南边农田水渠还没修整,村干部要操心早点修渠方便灌溉”,“去年修公路占地补偿款怎么拖着不发,镇里能给催催么”,“我们想着发展养殖业,缺少专业指导和养殖场所,村里能帮忙解决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真诚和我交心,我也成了乡亲们心声的传递者,将乡亲们的建议归纳梳理成文后提交村干部和包村镇领导。如今,这些问题都有了有效的答复。根据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村两委正在筹备成立切合我村实际的种植、养殖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张洪虎说,群众所期盼的很简单,群众智慧无穷无尽。支农工作不能作为跳板,农村工作也不能敷衍了事。只有做好村民心声的聆听者、传递者,真心实意地坐到群众的炕头上,了解群众所急所想,尽最大努力做好服务,才能把农村工作做到实处,得到群众的认可;在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镇服务的大学生胡娟说,我所在的村存在不少农户靠着荷花景区办起了农家乐,但是营业执照一直拖着办不下来的问题。细问原因,有些农户说平时忙着农家乐的准备把办执照的事忘了;有的说需要什么材料都不清楚;有的说办证要去城里,倒好几趟车不方便。面对村民的种种顾虑,我自告奋勇地接下了为全村12户农家乐办理营业执照的事,随后,我去卫生、工商部门询问,把需要的材料挨家挨户地收齐,又城里村里来回跑,折腾了几趟后,为全村农家乐经营户都办好了执照,送到了各家各户,村民们对我的态度越发亲切,觉得我不怕麻烦不怕辛苦,给他们解了难题,办了实事。
作答要求:
问答题 当前,许多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虽然知识结构很全面,但到基层后并不能很快地适应基层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学到的知识不能很快应用到工作中去,有的甚至不能适应乡村生活,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克服这种工作和生活上的不适应。
要求:准确、深刻、全面;不超过300字。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高校毕业生深入基层要想克服工作方式和方法的不适应,关键要在转变认识的基础上提升个人能力,具体来说:
一是要树立坚忍不拔的决心和毅力,面对不适应不选择逃避,而应当积极解决。
二是要树立乐观向上、甘于吃苦的精神,以苦为乐,通过刻苦努力取得成绩。
三是要培养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面对基层工作,高校毕业生要具备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四是要提升个人基层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个人在工作之余应加强继续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相关部门应开展岗前培训,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经验。
五是要在实践中适应基层生活和工作,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获取百姓认可,实现自身价值。
问答题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站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面对的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实际问题。请结合给定材料5,在分析这些服务基层的大学生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谈谈该如何解决给定材料4所反映的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要求:具体、实际;不超过500字。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解决“脏乱差”问题,关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群众对“脏乱差”的具体看法,分析该现象产生的根源,听取民众意见。
二是要做好上传下达,及时将群众对治理“脏乱差”的意见整理加工后,交给乡镇环保部门,做好村民心声的传递者。
三是真抓实干,在实践工作中解决“脏乱差”问题:
加大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宣传力度,利用农村宣传栏和广播形式,让农村居民了解环境对自身的影响。
号召各村村民参与制定村级卫生管理标准,共同设定管理办法,以此倒逼村民积极维护村容村貌。
定期巡视各村村庄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向村两委汇报,集中村民意见,共同处理污染、破坏村容村貌的问题。
推广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制度。加强社会宣传,介绍垃圾回收及污水处理的可观收益,以此吸引民间资本,在各村集中建立垃圾回收站和污水处理系统,推广集中收集处理方式。
对于外来垃圾,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希望城市建立垃圾处理站点,对垃圾进行合理处理。
利用先进技术,解决残留秸秆问题。引进新技术,发展“秸秆还田、秸秆加工”等产业,引导村民充分利用好秸秆资源。
问答题 请结合给定材料,围绕“一个人要想有作为,去基层历练是很好的选择,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需要,才会有意义有价值”这一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联系实际,符合体例,文字精练;10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参考例文]
让自我价值之花在基层沃土中绽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保定学院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时指出:一个人要想有作为,去基层历练是很好的选择,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需要,才会有意义有价值。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在于创造,更在于为社会和时代作出贡献。
当前,我国处于改革的深水期和攻坚期,农村和基层一线作为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急需青年大学生投身实践,攻艰克难。作为青年学子,应勇敢接受时代的召唤,顺应人民的期盼,让自我价值之花在基层沃土中得以绽放。
要让自我价值之花在基层沃土中绽放,坚守这片沃土不动摇必不可少。坚守基层沃土,需发扬扎根基层,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大部分青年学子在城市中完成自身的学业,一旦深入农村基层,往往面临生活条件上的巨大心理落差。面对设施破旧落后的村庄,面对消费品匮乏的市场,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处处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投身基层也不过是句空谈。“三支一扶”的工作地点集中在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贫困的地区,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应当做到无私奉献。是教师,就为孩子们点亮希望;是医生,就为病人们消除病痛;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就为百姓们真正谋些福利。不要去问值或不值,投身基层的价值不是通过金钱和利益来体现,而是通过奉献来体现。
要让自我价值之花在基层沃土中绽放,浇灌实践之水显得尤为重要。浇灌实践之水,需发扬求真务实,为民解忧的实干精神。在基层工作,最难处理也是最能锻炼才干的莫过于深入一线,深入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高校应届毕业生,大多具备较为扎实的学术能力和理论素养,但同时也缺少基层工作经验,欠缺与基层民众交流沟通的手段和方法,更不要提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获取民众信任。大学生要遵从党的号召践行群众路线,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争当服务群众的排头兵,向群众之所向,急群众之所急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今后的“三支一扶”工作中,作为青年学子,要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百姓的想法,为基层办实事。
李克强总理曾说,获得理想的职业、走到高端的岗位往往是从基层做起的。基层作为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对青年学子来讲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在基层服务百姓,在基层磨砺自身,才能实现自身理想,体现自身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三支一扶”的青年学子定能乐于吃苦,甘于奉献,为民解忧,服务民众,在基层沃土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