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请结合我国的实际给予分析。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外生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并非由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可以为政府控制,被用来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因而又称政策性变量。与之相对应的是内生变量,它由经济体系内部的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是计量经济学中的典型用语。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关系到中央银行能否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控影响经济进程。
   对于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西方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理解。
   ①货币主义者主张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性(exogenous),是由政策、意志、经济运行过程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决定、所制约的外生变量。他们利用存款与货币创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统计数据的支持下,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论断。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包括m1与m2)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货币乘数内各个系数在短期内都是稳定的,因而m1与m2是常数。
   因为货币乘数是常数,决定货币供给量变动最主要的因素是基础货币量。
   中央银行运用政策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操作),不仅可以主动地增减基础货币量,而且可以被动地抵消货币乘数某些系数变动的影响。
   ②凯恩斯学派主张的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则认为,货币供给具有内生性(endogenous),是由商品流通和经济活动内在地决定、制约的内生变量,亦即是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供给,而货币需求又是经济运行中多种变量影响人们的资产结构选择的结果。
   ③托宾认为,货币当局与银行一般不可以任意地创造货币与信用,亦非每增加一笔准备金就一定会增加一笔贷款。实际上,一切都得根据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来决定,受需求制约。如果各经济主体依据收入、利率和风险等资产结构选择的结果,对货币需求有所增加,利率就会提高,银行这时就会想方设法解决准备金问题。比如,它可以尽量压缩超额准备金,或者提高定期存款利率以减少活期存款,释放一部分准备金,或者向外界借款等等,从而以更多的货币供给来满足经济主体的贷款要求。反之,如果是货币需求缩减,多余的货币供给则会被社会公众退回(如还债等)。此时,银行是无法创造更多的货币供给的。也就是说,货币并非“烫山芋”,并非谁得到它都会立即抛开它,因而银行并非经常处于“贷款”状态,社会公众也并不一定都将其货币用于购物和存入银行。托宾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不可控性”。
   外生的货币供给理论有些论断是正确的,也有统计资料表明,基础货币是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但仍有如下误区:①把基础货币同货币乘数完全割开,是不合乎事实的。例如,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固然会使基础货币增加,但同时也会使证券价格提高,利率下降。利率变动就会对货币乘数中的许多系数,诸如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t)等发生影响。反过来,货币乘数方面的变动也会很快波及基础货币。②货币乘数并非常数。③近些年,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量目标的控制屡屡失手,这证明中央银行的控制能力并非无限。
   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需求制约供给是正确的,但把货币与其他资产完全等同是错误的。因为当今各国实行不兑现纸币制度,纸币自身无价值,它能代表的价值量由流通决定。而且,纸币供给量的增减对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产生影响,所以,货币与其他资产是有区别的,其供给要受政府的控制,并不完全由需求决定。当然,他们没有完全否定货币当局的影响力和作用,但总的来说,他们认为货币供给量是内生性的。后来,为了调和货币内生性和外生性之争,又有人(M.Desai,1981)提出“弱外生性”(Weak Exogenous)概念,如货币量虽然不受其他实际经济变量当期值的影响,但是要受这些变量过去值的影响(当期货币供给由过去实际经济变量的某种反映函数决定),即货币供给只有“弱外生性”。
   由上可见,不论是外生的货币供给理论,还是内生的货币供给理论,对货币供给决定因素的分析都带有片面性。实际上,货币供给既是外生变量,也是内生变量,即货币供给具有内生和外生性质,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
   (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体制的转轨和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外生性减弱。
   ①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是由指令性计划确定的,并且采取的是一种行政化程序,故可将其视为完全外生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央银行开始通过调控货币供给来稳定币值,抑制通货膨胀,积极驾驭经济周期波动。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供应量是内生的,只能通过利率工具等途径来调控,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因此货币供应量在很大程度上仍受政府控制,即货币供给不完全是内生性的。
   ②另外从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也可以来说明目前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货币供给的基本方程式是MS=B·M,其中B代表基础货币量,M代表货币乘数,这个方程式揭示了影响货币供给的两大基本要素:基本货币(B)及货币乘数(M)。
   下面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货币供给的性质。
   a.我国货币当局——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一般来说有四个:一是对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二是央行的直接贷款;三是财政的借款和透支;四是外汇占款。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渠道是再贷款和外汇占款。再贷款的掌握主要可由人民银行控制,但是我国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决定了我国中央银行为了保持汇率稳定,不得不被动地吞吐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对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投放过程是中央银行面对的已决定变量,即外生变量,中央银行无法利用外汇储备调节基础货币的供应量。
   b.影响货币乘数的两大因素中,存款与准备金比率D/R主要由商业银行来掌握,但是中央银行对其也有影响力。存款与通货比率D/C主要取决于公众的行为,但其源头是中央银行所发放的基础货币。
   虽然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不能有100%的决定,但对货币供给的数量和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把货币供给称为准外生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