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试分析舆情和舆论的概念。

【正确答案】

(1) 舆论与舆情的内涵界定
①舆论是指社会民众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社会政治态度, 它必须是集合化了的公众意见, 是公众对社会上重大事件和有争议的问题的大体相同的看法。 舆论属于浅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 舆论内容的集合过程具有典型的民间性,本身是理性和非理性社会意见的集合。 构成舆论的三要素有: 一定范围、 数量的公众; 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或出现的问题, 它与人们有某种关联, 引起人们的关注;公开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 这些意见有某种相对的集中或一致。 舆论的形成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 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
②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 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 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 发展和变化, 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 企业、 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 社会、 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 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 问题所表达的信念、 态度、 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我们讨论舆情就必然与舆论联系起来, 不能简单地把舆情等同于舆论或者说等同于社情民意, 也不能把舆情与舆论完全割裂开来。
(2) 舆论与舆情的共同点分析
①舆论和舆情的本质是一致的
a. 舆论和舆情都是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态度, 民众对某一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见的集合体, 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构成了当今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
b. 舆论和舆情是民众参与社会生活的表现形式, 是社会实行民主管理的思想基础。
c. 舆论和舆情是社会民智的集中体现。 舆论和舆情的充分表达必然是一个社会意识得以彰显的过程, 必然是绝大多数民众的公共利益诉求得以实现的过程, 而且社会舆论和舆情在很大程度上是民众预测社会发展的智慧体现。
②两者都是一种公开的言论形态
就舆论和舆情的状态而言, 两者必须是公开的状态, 这是意见集合的必然要求, 只有公开的状态才能集合成舆论和舆情, 当然, 这种公开状态也是舆论和舆情传播的必要条件。
③两者的运行状态是一致的
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 舆论和舆情的运行必然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是一个信息运行的过程。 这种发展是一个无规则的扩张运动。 各种信息相互影响、 相互交叉、 相互吸收的过程, 是一个无规则的过程。
④两者的运行都需要依托载体
现代舆论的发展必然与某一种被广泛运用的载体紧密相关, 这是现代舆论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现代舆论发展过分依赖于新闻媒体, 使得掌握新闻媒体的机构和组织当然地成为了“意见领袖”, 而发展到以网络舆情为社会舆论的主要表达形式时,舆情所依赖的载体就是网络, 这也带来了“意见领袖”的革命。
(3) 舆论与舆情的差异
①两者的客体不同
舆情的客体是治国理政的国家管理者。 舆论的客体除了包括舆情客体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客体, 这个客体归纳起来可以确定为: 社会公共领域中的社会管理者和公众关注的人物、 事件、 现象、 问题甚至观点。
②两者产生的内容不同
舆情理论认为, 舆情是公权力运行方式的直接反应。 从公权力运行方式来看,它包括合法行使和违法行使, 包括公权力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 而刺激舆论产生的内容还应该包括社会公共领域中的社会管理行为和公众关注的人物、 事件、 现象、问题甚至观点所引发的言论内容。
③两者产生的机制不同
舆情的产生机制是一种特定的具体事件的刺激反应, 因此它具有即时发生、反应针对性强和反应强度大的特点。 而舆论产生除了上述特点外, 一般性的舆论在产生过程中并没有具体特定事件的刺激, 是民众纯粹出于自我参与社会意见的需求反应。 因此在反应时间和反应强度上都有所不同。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