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空气污染属于负外部性问题。
负外部性又称外部不经济,是指当个体经济行为给社会的其他经济主体带来了危害,但没有给予足够的补偿时,便产生了负外部性问题。负外部性问题由于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最终资源配置均衡时私人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空气污染这一外部性行为总是表现为过多的社会污染,导致市场失灵。
如图1所示,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向右下方倾斜的MR是某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私人边际收益曲线和社会边际收益曲线重合;MCS、MCP分别是厂商的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曲线,MCS>MCP,私人根据自身利润最大化选择产量QP(QP>QS)。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无谓损失。
政府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治理空气污染:
①征税(庇古税)。对排污单位征收庇古税,使排污单位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趋于一致,从而使外部性内在化,最终使得私人排污量等于社会最优量。
②明确产权,降低交易成本,鼓励依据科斯定理通过市场契约来解决空气污染的负外部性问题。
③政府管制。政府管制排污企业排放空气污染的数量和质量,如标准化、排放污染数量管制等。
④建立类似于可交易的排污许可权制度,以最优效率(成本最小)的方式实现管制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