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
材料1:消费者陈女士为在外地大学读书的女儿通过甲快递公司快递一封信件,第3天陈女士接到女儿电话,问为什么还没有收到信件。陈女士很奇怪,便致电甲快递公司,快递公司承认工作人员开封检查了,但对陈女士和其女儿提出的赔偿要求予以拒绝,理由是快递公司有规定,即“本公司拥有绝对权利对每件快件开封检查是否符合有关政府机关规定或者航空限制,如发现寄件违法、违禁,有权退回或拒收。本公司有权在未事先通知寄件人的情况下开封检查交寄的物品”。陈女士怀疑信件被拆开偷看后丢弃了,于是报了警。
材料2:近些年,一些街头小广告成为我国现代城市的公害。小广告内容涉及办理证件、刻章、疏通管道、开锁等各种五花八门的内容,被随处张贴在树木、居民楼、电线杆等处。这些小广告的特征还表现在特别留下电话、手机等通信方式。为有效治理这种“城市牛皮癣”,近年来全国有近20个城市通过地方立法来治理乱贴、乱写并公布其通信方式的行为,利用24小时不间断呼叫、暂停或终止其通讯工具的使用等手段来治理此类违法行为。对此有人认为这些地方立法行为已经侵害到了公民所享有的通信自由的基本权利。
请结合我国《宪法》的规定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
材料1中甲快递公司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正确答案】甲快递公司的做法不合法。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据此,快递公司依据其公司的规定对陈女士的信件进行开拆毁弃,侵犯了陈女士的通信自由。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材料2中有关地方立法是否侵害了公民所享有的通信自由?为什么?
【正确答案】地方立法并未侵害公民的通信自由权。 ①滥发小广告的根本目的在于商业经营,而并非个人通信之间的交流,这一通信方式并不具有通信自由保护的目的性,只是具有手段性,因此不具备通信自由保护的必要条件。 ②通信自由的核心在于通信秘密,保护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个人隐私是通信自由确立的最重要的权利价值。如果一项交流并不存在隐私问题,也就无所谓对其交流隐私性的保护。滥发小广告者恰恰将其通信方式大白于天下,并非视为对隐私权加以保留,因而也就无所谓对通信自由的侵犯。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马克思说:“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法理学分析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提出理论观点。
【正确答案】本段话反映了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法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1)本段话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表明法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方面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另一方面法是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产生什么性质的法律。 (2)法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关系(经济基础)。法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都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关系(经济基础)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这也意味着,法不是统治阶级任性和专横的表现,它不应当二违背客观历史条件,不应当违背客观规律。 (3)法是主客观的统一,任何一部法律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这两点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4)经济关系决定法,但经济关系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任何法律还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们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民族特点等都会对法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