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测绘单位承担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大厦位于城市的中部,设计楼层80层(含地下4层),楼高约360m,总建筑面积约250000m2,为钢结构地标性建筑物。
已有资料:
(1)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
(2)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独立坐标系);
(3)周边地区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985国家高程基准);
(4)其他相关资料。
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
(1)0.5"级全站仪1台套;
(2)双频GPS接收机5台套;
(3)精度为1/10万的激光垂准仪1台套;
(4)DS05型水准仪1台套;
(5)50m钢卷尺1个。
测绘单位按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基坑周边外埋设了2个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和4个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为钢管标;水平位移监测基点为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其中2个建于周边10层楼的楼顶,2个建于地面上。
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支护边坡项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坑回弹测量、基础沉降监测及主体工程倾斜测量、基坑周边50m范围内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等。
变形监测要求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以图和表形式表达的成果。
【问题】
为测定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高程,应布设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简述垂直基准点布设的位置和数量要求,以及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
垂直基准点布设的位置和数量要求:高程基准点设置4个,位置设在基坑四周,距离基坑上边缘100m以外,可以设在稳定的建筑物墙面、地面以上0.3~0.5m处(墙上水准点),或者设在适合接收卫星信号的路边地面上,埋设足够深度的混凝土标桩,以便兼作位移基准点使用。高程基准点位置选择要考虑基础稳定、便于使用、不易被破坏等因素。
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根据变形监测工程需要和现有仪器设备所能达到的精度,建议采用“变形测量二级”精度标准施测,即沉降观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位移观测,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mm。
在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用于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稳定性的设备。
依据题意可知,本项目设置了4个水平工作基点,其中2个建于周边10层楼的楼顶,2个建于地面上。所以,水平工作基点的稳定性监测采用双频GPS接收机较为合适,它具有精度高、操作方便、数据处理简便、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尤其是基准点选择困难不得不远离工作基点时,优点更为突出。
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规定,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主要包括变形测量工程的平面位置图,基准点与观测点分布平面图,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变形量计算表,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成果表,反映变形过程的图表等。
基准点与观测点分布平面图表达了基准点、工作基点与观测点的点数,以及土木之间平面位置关系。
变形量计算表的注意内容应包括各周期观测日期与时间,初始观测值、上次观测值、本次观测值,本周期变形量、本周期平均变形量、本周期最大变形量,总变形量、平均总变形量、最大总变形量等。
变形过程图是根据变形量计算表中相关记录绘制的,包括时间—荷载—沉降曲线图等沉降曲线图、沉降等值线图、水平位移曲线图、主体倾斜曲线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