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多层教学楼,其局部平面见图,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楼(屋)盖,刚性方案,纵、横墙厚均为240mm,层高均为3.6m,梁高均为600mm;墙体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5级混合砂浆砌筑。基础埋置较深,首层设刚性地坪,室内外高差300mm。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
单选题 外纵墙的高厚比(非首层)
已知二层外纵墙A截面形心距翼缘边y1=169mm。试问:二层外纵墙A的高厚比β,与下述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7.35
  • B.8.57
  • C.12.00
  • D.15.0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砌规》(GB 50003—2011)第5.1.3条,有层高H=7.2-3.6=3.6(m),横墙间距(①④轴间距)s=9m>2H=7.2m。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楼(屋)盖,按刚性方案查《砌规》表5.1.3,计算高度
对于墙A截面,有截面面积[*]
惯性矩[*]
回转半径[*]
折算厚度hT=3.5i=3.5×120.4=421.4(mm)
二层外纵墙A的高厚比[*]
[*]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楼(屋)盖,刚性方案;(2)首层设刚性地坪,室内外高差300mm;(3)二层外纵墙A截面形心距翼缘边y1=169mm。
[考点] (1)横墙间距;(2)构件计算高度的确定;(3)截面特性的计算;(4)正确地使用高厚比计算式。
单选题 墙高厚比验算(首层)
轴线一层内墙门洞宽1000mm,门高2100mm,试问:墙B高厚比计算式中的左右端项(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砌规》(GB 50003—2011)第5.1.3条第1款,在房屋底层,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有刚性地坪时,下端支点可取室外地面下500mm处。
墙高为[*]
查《砌规》表5.1.3,房屋静力方案为刚性方案,横墙间距(①④轴间距)s=9m>2H=8.8m,墙的计算高度H0=1.0H=4.4(m)
则墙B高厚比[*]
根据《砌规》表6.1.1,当采用M5砂浆时,无筋砌体墙的允许高厚比[β]=24。
根据《砌规》第6.1.4条,考虑门窗洞口,有[*]。
由于为承重墙,取μ1=1.0;
则墙B允许高厚比μ1μ2[β]=1.0×0.867×24=20×8。
[*]
[考点] (1)[*]轴线一层内墙门洞宽1000mm,门高2100mm;(2)墙B高厚比。
(1)横墙间距;(2)构件计算高度的确定;(3)门窗洞口的修正;(4)正确地使用高厚比计算式。
单选题 最大轴向承载力设计值
假定二层内墙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查《砌规》(GB 50003—2011)表3.2.1-3,采用M5.0砂浆时,MU15级蒸压灰砂砖抗压强度设计值f=1.83N/mm2
根据《砌规》第3.2.3条,砌体截面面积A=0.24×1=0.24(m2)<0.3(m2)
则强度调整系数γa=0.24+0.7=0.94。
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C级时,强度调整系数γa=0.89;
根据《砌规》第5.1.2条,高厚比[*]。
查《砌规》表D.0.1-1,得稳定系数[*],
最大轴向承载力设计值
[*]Af=0.67×(240×1000)×(0.94×0.89×1.83)=246.2×103(N)=246.2(kN)
[*]
如果未考虑面积引起的强度调整系数
[*]Af=0.67×(240×1000)×(0.89×1.5)=214.7×103(N)=214.7(kN),错选B。
(1)层内墙C截面尺寸改为240mm×1000mm;(2)C级;(3)将烧结普通砖改为MU10级蒸压灰砂砖。
[考点] (1)砌体截面面积;(2)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C级;(3)承载力计算时高厚比的计算;(4)表D.0.1-1的查取;(5)无筋砌体轴向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
①根据《砌规》(GB 50003—2011),MU10蒸压粉煤灰砖已废止,不再列入规范,改为M15蒸压粉煤灰砖来解答。
②选项作为如下处理:新规范的数值(旧规范的数值)。
①注意,此处不是整片墙取1延米来计算,需要考虑因面积较小而引起的强度调整系数。